断断续续花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书的情节不复杂,总结就是一个女人由于对生活总是不满足,不断去索取的所谓幸福的悲剧小说。我要看这本书,是因为简书上几个关于写作的文章都在推荐这本,都说写的太好了,情景描述是如此的自然。为什么满足我的好奇心,果断买了一本。
第一章节,由于故事还没完全的展开,我更多的关注点还是放在故事的描写上,确实如大家所说的,描写的很细腻、顺其自然,后面两章就没怎么关注在细节上了,更多的关注点在爱玛心理描写和故事的推理上。总体来说,故事挺简单的,有时间的话,一口气读下去的问题不大。
我最关心的是书中的两点,第一是阅读的意义,第二是爱玛的悲剧。
爱玛为什么一直在向往着爱情,那是在修道院的时候,爱玛阅读了大量的爱情小说,对爱情的想象就源于此。当他们搬到永镇的时候,爱玛第一次遇到莱昂,他俩讨论读书,有一段很有意思:
莱昂继续说:“你什么都不用去想,不知不觉地时间就流淌过去了。虽然你只是静静的坐着,但是可以到书中所描绘的异国他乡神游,你的思绪和小说会融为一体,忘情于玲离尽致的细节之中,或是沉浸在跌宕起伏的离奇情节中。你的思绪和书中人物在冥冥之中合二为一,好像他们的躯体里跳动着的那颗心正是你自己的一样。”
读书的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是我最近一直思考的问题。上学时纯粹是被动读书,只是为了学业;工作来到上海后,阅读成为了我排除寂寞的一种方式,再后来被民国时期的军阀吸引,逐渐的对晚清到民国这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到现在准备写一些关于民国人物的小说。或许以后,我也要会去做阅读推广。
再说爱玛,阅读使爱玛着了魔,将小说里的情节带入到现实中来,为了那不切实际的幸福,陷入拜金主义的深渊。幸福?爱玛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幸福?如果幸福是一个志趣相投的人,那当她遇到莱昂,应该就如仆人所说,和先生(查理)说,然后和莱昂在一起啊。然而全书看下来,她是不会和当时的穷书记员在一起的。她的幸福是一个成功的丈夫吗?在给车夫做手术前她貌似又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了查理身上,但手术的失败,让她彻底对查理失去了幻想。如果手术如预想的一样成功,爱玛会改变她对查理的态度吗?恐怕也不会吧,她总会厌烦,然后索取更多的“幸福”。爱玛的幸福是索取,索取丈夫更多的爱,索取更多的物质享受,索取像上流社会一样的生活。
书中有一个怪人,就是做模具的比内,当最后爱玛走投无路的时候,去向比内借钱,作者发写了一段关于幸福的定义:
这种幸福,只有在平凡的劳动中才能得到,…………一旦大功告成,就心满意足,别无他求。
作者观点幸福是在劳动中获取的,而爱玛是一个啥事都不干,没有社会定位的人,所以才会出现最后的悲剧。之前我也是对社会产生各种抱怨,认为社会的不公太多,上升渠道太窄,活着没有希望,甚至觉得死亡才是解脱。但现在没这个困惑,最根本的原因是我有了打发剩余时间的方法——阅读,阅读使我得到满足感,所以现在我都觉得时间实在不够用,需要减少一些兴趣,将时间更多的放在阅读上。所以只有活着有意义才会得到满足,而爱玛就没有这样的满足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