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E3

作者: CUICUI晴 | 来源:发表于2019-02-22 07:24 被阅读0次

    What is the meaning of teachers and curriculum ?

    上一周的两节课终于有些touch到我对教育学最初的理解了——讲了学校课程和老师。

    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学到了PCK(pedagogy content knowledge ),主要是说作为老师应该拥有的教育学知识应该是1.所教授科目的专业知识 和2.授课过程的教学方法。这一点也不难懂,就像我曾经也写过的,作为一名老师,你不仅得自己会,还得会讲。但其实看似简单的标准,还是很难达到的。对知识本身的贯彻理解是基础,需要时间积累,或许也需要天份。对教学方法的掌握拿捏,也需要时间锻炼,或许也需要天赋加佐。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对于教师资历的重视一直以来主导着教师的选拔和评判。

    但是,除了这个理论,我印象更深的一个argument 是“Teacher is more than a job”确实是这样的,在我看来,老师,真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被个人,家庭,社会所期望寄托的责任担当。每个人在受教育的一生都会被一个特别或者多个老师所影响,而这种影响之所以深长大多数都不是在学术上,而是老师的人格,品行,魅力,领导力,道德教育…这一类方面对我们影响巨大。就像如今的我们不一定记得高中数学老师讲的定理,但也许会记得在我们考试挫败后老师鼓励的话语。所以我一直认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老师,或者说,是可以有资格当老师的。回看PCK 理论,除了会知识会教课,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还应该包括更多对职业本身的价值理解和对学生的真诚热爱。课堂之上,传道授业解惑乃基础,而教书又育人,则是更核心更深层的期待。

    而学校,作为老师工作的micro环境,作为老师与学生interaction 的地点,作为独立于社会中的一个有boundaries 的community ,到底有什么意义。在WIE的课上上周学到了“powerful knowledge” 这个理论,是讲有systematic 和specialized 特点的知识,也就是我们课程中所教授的知识。在学校中所学到的课程知识之所以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所得到的experience ,就在于它们系统化特定到专门的学科别类。而我们所学这些知识学科设计的标准也是学者们多年争辩的焦点。有人说要aim−based,有人说要knowledge−based,前者被criticize 说难以付诸实际,后者被critique 说过于传统拘泥。而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所受教育的课程多是knowledge-based,而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每个knowledge 学科之间的power关系也是此消彼长,互相博弈。就像十年前中国的“英语热”浪潮,和如今北京的“大语文”改革,随着不同时代不同权利阶级一直在演变着。除此之外,中国学生基础教育后半程大多数还是要面临文理分科,虽然教育部有在努力弱化这一界限,但实际操作中还是需要时间磨合;之后,在迈向高等教育的时候也会面临选择专业的困境,我身边的好多朋友都慨叹自己后悔选择了某某专业,或者一直到毕业了还迷茫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这一切的一切也让我开始思考,可不可以创新设计课程,让没有发现自己优势与兴趣,无法做抉择的学生,巧妙的避开这一困境。所以,geography −based和needs-based是我的大胆初想,但具体内容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调查和思考。

    到此,我们谈的也都是狭义观中的教育,毕竟教育者不仅仅局限于老师,而教育的地点也不只有在学校。但作为社会广泛认同的教育构成部分,老师和学校课程真的极其重要了。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配置,也的确可以作为教育领导者奋斗终身的目标了。

    WIE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WIE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qs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