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想来坚持学英语已经一个多月了,也算是小有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也算是总结和思考了一些东西,今天我就尝试着总结一下,也算是梳理梳理自己的思路。
最开始的时候我认为学英语首先就是学单词,等到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之后就会从量变到质变,从而能够读懂文章,听懂NBA解说到底在说什么,说出流利的英语,写出优美的句子,可能这个时候就会有人笑话我,说你咋这么蠢啊,怎么可能吗?但是坦率地说我还真就是这么认为的,我也坚信一定会有很多跟我一样的人,而且还不一定醒悟这是一种错误的学习语言的方法。
然后我基本上就是从背单词入手,但是很快发现在学校的时候背单词跟现在背单词是两个事情,在学校的时候我之所以能快速的记住是因为我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单词,而且单词的范围也比较局限,在这样强烈的刺激下,我们会短期内记住这些单词,但是也会很快忘记。现在基础的词汇量比在学校会更大,也比学校更广,最为关键的是失去了强烈的刺激,我很快就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但是那时候我还是没能顿悟这个事情,直到有一个周末跟我女朋友的侄子一起去爬山的时候,我彻底顿悟了。
我们暂且称呼这个小孩为小牛吧,他今年七岁,上幼儿园,在爬山的过程中,他不断的问他爸妈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深深的启发到了我。对话差不多如下:
小牛:爸爸,这是什么啊?
小牛爸:这是幸福树。
小牛:幸福树是什么啊?
小牛爸:就是一种树,代表着幸福。
小牛:什么是幸福啊?
小牛爸:(稍微思考了下)幸福就是爸爸和妈妈跟牛牛一起爬山很开心。
。。。。。。
虽然这个对话很简短,但是这就是一个小孩子学语言的实例,很明显他并没有刻意去背诵幸福这个单词,在这之前也从没有见过这个单词(有可能见过但是不认识),也不会写这个单词,但是通过模仿学习,他知道了什么叫幸福,学会了说幸福,哪怕她现在还是不会写幸福两个字,见了这两个字依旧是不认识,但是并不妨碍他使用这个词交流。当我想到这些的时候,我瞬间顿悟了,这就是语言的学习方法,听、说、读、写并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之间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一定会有关联)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决定了我们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我上篇文章中提到的一个核心观点,为什么学英语比怎么学英语重要,比如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看懂科技文章,科技类书籍,那么我们的重点就是在于读这个点,我们的方法也就更多是如何去积累这方面的词汇和提高理解水平。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跟外国友人畅通无阻的聊天,那么很明显我们需要走出去,逼着自己跟会英语的朋友聊天,查漏补缺,不断改善等等,所以目的不同,侧重点也会不同,当然词汇量不可否认是基础,只是我们学习的方法有待改善。
于是,我调整策略,开始主动结交外国朋友,每天阅读至少一篇科技或者体育的文章,每天刷半个小时推特,朗诵英语文章,一周翻译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虽然短短一个月,但是朋友都说我的英语水平提升了不少,我自己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那么以上这些到底跟标题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学英语的时候到底在学什么?
如果你认为仅仅是因为我顿悟了学习英语的方法,或者是重复着这样的方法就能快速进步,那很明显是不实际的,那么我又顿悟了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上周末,老妈打电话聊天,我们用方言聊得特别嗨,这一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语言背后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多无法书写的方言却可以引发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除了感情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后来经过查阅资料以及思考,我认为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文化和思考方式。查阅语言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语言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符合或者工具来表达我们的思想,当语言被创造的时候其实是融合了创造者的思想和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以此类推,当我们用语言交流的时候其实是在交流文化和思考,所以我得出结论,当我们学英语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学习文化和思考方式,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任何的语言。
所以当我领悟到这个层面的时候,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学习语言我们不仅仅要学习语言本身,还要学习这个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只有学习背后的东西,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语言的精髓,才能跳出语言学语言。
小结:学习语言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事情,不管我们处于什么目的,都需要更深层次的去了解语言背后的东西,不然你所掌握的语言永远都是不完整的,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