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曾奇峰老师的著作《你不知道的自己》,听说曾老师的大名,还是从我喜欢的袁超老师那里得知的,袁老师对曾大师是顶礼膜拜啊,于是,爱屋及乌,从对曾老师一无所知到现在他的每本书必买必读,也算是崇拜的“出师”了。
这两天,看到书中“不是别人伤害了我们,是自己的愿望伤害了自己”这部分,很有感觉,内容如下:
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听到伤害和被伤害的事。
那么一个人是怎样受到伤害的呢?
伤害有两种,肉体的和心灵的。
肉体的伤害归法院管,我们不去谈它。
心灵的伤害,我认为是这样发生的:如果一个人对我的实际态度比我希望他对我的态度要差,我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他的伤害。
比如,我希望一个人喜欢我,但实际上他对我并不好,那我就会感到受到了伤害。
相应地,如果一个人对我的实际态度比我希望他对我的态度要好,那我就会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伤害,一种内心宁静被打破的伤害。
更糟糕的是,这为下一次受到真正的伤害留下了隐患,因为这提升了我们对别人的希望。别人的态度是由别人控制的,我怎么能保证别人总对我好呢?
再比如,一个我不在乎的人,我对于他对我的态度没有抱任何希望,所以他无论怎么对我,都不会跟我的希望发生冲突,所以我绝不会受到他的伤害。
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说,我们如果感觉到受了伤害,那并不是别人伤害了我们,而是自己的愿望伤害了自己。
如果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也在某些方面伤害过别人,因为我们对别人的态度不可能总是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
古人说宠辱不惊。那是把对别人的希望降低到最低点了。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在人际关系中受到伤害呢?
别被自己的希望伤害。请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对自己好一点,再好一点,那你就永远不会受到来自人际间的伤害了。
看到此,想起了张德芬老师的那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嗯,殊途同归,大道相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