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家庭”诞生记

作者: 一柠有个小院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6-10 23:13 被阅读171次

1、十家村

京城往北过了红巾桥与京郊公园不远,就到了十家村。十家村本名十街村。再往后数,还有十一街、十二街村等。在拆迁热的那些年里,这个村子与周围村子一样,大多人家已领了钱走人,唯独其中十户人家觉得补偿并不如自己所愿,迟迟不愿离开。

与有关人员纠缠大半年,还是没谈拢,开发商见几户人家态度坚决始终不肯退让,便心生一计,用围墙将几户人家圈到了围墙之外。

自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墙内建设的每日叮咣作响,墙外望墙内恨的牙根痒痒,但是热闹终归不是属于他们的。

再后来周围居民楼林立,十街村也就被围在了中间,不再像原来那样的四通八达。又因这十户人家曾经抱团取暖的事迹,被许多人熟知,慢慢也就被叫成了十家村。十家村与新盖起来的居民楼之间,一新一旧,一整齐一杂乱,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情况持续了多年,直到新楼经过时间的洗礼变成了旧楼,十家村的房子也由原本矮挫挫的一层平房翻建成了二层的新房。

随着这片土地的发展,周围开始大兴土木,原来的小商品批发城、旧货市场慢慢被清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端写字楼、大型超市商场。

就业人员的增多,减少了曾经京郊房源的空房量,而使周边居民楼租金成日渐增长趋势。许多赚钱不多的小商小贩、刚刚毕业钱财无多的学生,高额的租金使得他们不得不望居民楼兴叹。

但现代人“地无一垄”可以接受,房屋总还是需要一间的。这就致使原本无人问津已成了“城中村”的十家村因房租相对便宜而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2、李姓人家

“楼房怎么了,要交物业费、垃圾费、停车费、杂七杂八的费……那么几间小房,住的窄窄巴巴……哪如我们这,自己住的亮堂,剩下的往外一租,一月纯收两三万,班都不用上。

您甭看住楼房那些人……他们没咱们自在……您啊,少说那些没用的,楼房好,您那会怎么不买,拆迁的时候您怎么不自己拿主意,非听我大伯在那瞎指挥,您要不知道,您就老实呆会……毛毛来,跟爸爸出去溜湾儿去……”

说这话的是十家村中一户李姓人家的少主人李孝和老主人李成立间的对话。

少主人今年五十岁,因文化程度不高,一辈子也只打过几份零工。终因受不了工作中严厉地管束,一直赋闲在家,少主人夫人温心,也是如此。

夫妻二人夫唱妇随,双双在家围着宠物“毛毛”顺道照顾着腿脚不太灵便的老爹。

“那会,你大伯,说……”李成立的话还没完全说完,儿子李孝和毛毛已经走出了屋门。

七年前,那只金毛品种的狗狗还只有8岁,每天楼上楼下跑来跑去。像是脚下生了风。

现在毛毛已经14岁了,走路已不似当年威风,但与老主人的行动相比,倒还像是正在壮年。

“说什么说,赶紧吃吧,全家人都吃完了,就你磨蹭”老伴刘来弟开始了不耐烦的催促。

李成立年过七旬,因患病走路变得颤颤巍巍,说话也跟着受到了影响,节奏由原来的正常变得缓慢,口齿到还算清楚,但他的样子常给路人一种病的说不出话的错觉。

他也很少说话,偶尔一句话出来,总要遭老伴与儿子李孝的嫌弃,久而久之,李成立的话也就越来越少。在这个家的存在感,也已日渐苍白。

“奶奶,我想吃红烧鱼,您晚上给我做啊,少放点蒜,蒜多了抢味儿。”孙女李小佳对着刘来弟说。

李小佳是家里唯一上班的人,据说工作是父母托关系,花了钱才弄到的一份机场地勤的工作。

“得嘞,那就红烧鱼,少放蒜”。

3、李成立

日子平平稳稳的过,李成立的身体却是一天不如一天,记忆也随着一天天往前走的日子变得时好时坏。好的时候,他能分清来到家中的人姓甚名谁,他家的狗狗是毛毛,坏的时候,他不只忘记了来家中的亲戚、邻居,就连自己家的人端详半天也说不出名字。

这天,夜已过半,刘来弟听见房内响动,迷糊中睁开眼,见老伴李成立慢吞吞朝着门走去。

“嘛去,大半夜的,还睡不睡觉”

“大姐,来了。我给她,开门去。敲半天了……”

“你那姐早八百年前就死了,你大半夜的闹什么妖”

“哪死了,刚,还,敲门呢”

“久病床前无孝子”老伴刘来弟伺候李成立多年,虽比儿子强很多,但早已没了李成立初患病时候的耐心,自己利索的穿上鞋,喊着楼上的儿子:

“李孝,李孝快来管管你爹,大半夜的非说你大姑敲门,我是管不了了,怎么说都不听……”

楼上的李孝一边穿着衣服顺着楼梯往下走,一边喊着:“您麻呢,这还让不让人睡觉了?这么大岁数了,咱别这么作行不行,赶紧回屋去……”

这件事情没多久,李成立迎来了生命的倒计时。最后几日儿子李孝守候在父亲身旁,直到李成立闭眼归了西。

出丧那日毛毛被关在与出租屋相连接的另一间装杂物的小屋里,门没有关,只是拿着不到半米高的板子挡着出路,它将头伸出挡板外,张着大嘴,面露好奇地观察着屋内发生的一切。

老主人的棺木已摆在了客厅以外,两边租户房间的走廊处。客厅内,蜡烛、照片也已摆放整齐。

一家人说着闲话,准备着李成立的后事,女儿由大门外进来,悲伤之余刚刚哭喊了一声“爸”就已被弟弟李孝一句:

“姐,咱用不着这样,差不多得了”一句话,震住了哭声。

下午五点是李成立入土的时间,本来晴朗的天空,忽然间,细雨蒙蒙。

李孝嘴上开始抱怨:“这老爷子,活着不得人心,死了也不让人安生啊。”

4、毛毛去了

转眼间李成立过世已半年有余,李孝夫妻一如从前一样每日早晚轮班溜着毛毛放风,风雨无阻。

又一日雨天,温心溜着刚放完风的毛毛回来,将刻意披在它身上的雨衣解下,又用布将它湿漉漉地四只脚擦干,正想着像往常一样,一前一后,一狗一人地往铁制有空隙的楼梯上走。

谁知刚爬上几个台阶,毛毛脚下一打滑,整个身体就那么直直地趴在了楼梯上,两只前脚也因惯性戳进了楼梯的空隙里。

“李孝,毛毛摔了,快点下来,李孝”

“来了,来了,怎么还摔了”

温心急切地声音唤起了正在楼上看娱乐节目的李孝。他趿拉着拖鞋三步合作两步跑了过来。

夫妻二人一抬一搬,费了好大劲才将毛毛的脚从楼梯空隙解救出来,但这以后毛毛像是落下了后遗症,走路时常走着走着就突然跪倒在地。

李孝夫妻于是商量着将已经15岁的毛毛安排在楼下,一来不用行动已经迟缓地毛毛楼上楼下奔波,二来可以陪伴母亲刘来弟。

尽管已不用楼上楼下奔波,可毛毛的生命还像老主人一样,快速向着生命终点前进。

李孝由二楼搬至终日不能照进阳光的一楼,每日陪伴着地板上已不能站立的毛毛。同时陪伴着毛毛的还有那盏24小时不再关掉的屋顶上的灯。

“儿子你吃点东西啊,乖,吃点东西,就可以起来了”少主人李孝常常心疼的对着毛毛说。

毛毛低着脑袋,眼睛看看少主人,也只“呜呜咽咽”两声,便不再言语。

三个月后,毛毛还是去了,李孝与夫人温心眼含热泪将毛毛安葬并且发誓,永不再养宠物,以免长久的相处,待到离去时,让人悲痛万分。

5、贴心儿子

“你没事把你小男朋友领来让我们看看,给你把把关”

“奶奶您缺心眼吧,我俩认识才两个月,这么早叫他来干嘛呀?”孙女李小佳显然对问男朋友的话题有点介意。

“那随你了,你自己看时间”听到孙女这么说,刘来弟心里也有点生气,却又不太好发作。

李成立走后,老伴刘来弟少了对身边“拖油瓶”的每天训斥,反倒不那么适应。儿子儿媳和孙女虽说楼上楼下住着,可也只有吃饭的时候才能见到人影,沉默成了每日的主导。

她时常坐在客厅里发呆,偶尔饭后出去散步,邻里邻居看见她,话里话外总要宽慰着一下:“他走了,他解脱了,你也解脱了,以后没事出去旅游,也不用每天在家伺候一家子,这些年这么累。”

刘来弟听着别人说的,无动于衷。白天依旧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到点买菜做饭。

自毛毛也去了以后。某一日终是想起,女儿家已很久未去。是该出去走动一下,于是,报备儿子:“李孝,我去你姐家住几天”

“您去您的,想呆几天待几天。甭惦记家里”。

“你就说,哪有这样的,别人的妈都琢磨着怎么给自己儿女做点好吃的,你看她,没事弄的那是啥,每顿都这么凑合,现在更好了,没事还学会去别人家串门了”李孝对着妻子说。

“那能怎么办,你也不能不让她出去吧。这去你姐家,还不知道去干啥,你姐以前也不怎么回来,自从你爸没了,这走的到是挺勤,也不知道她要干什么。这次的拆迁,也不知道是不是属实”。

几日后,李孝的姐姐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将母亲送回。

晚饭结束,送走姐姐和姐姐的儿女,李孝脸开始沉下去:

“怎么着,咱们说说吧!”

“说什么啊?”母亲刘来弟一头雾水。

“您就说您现在到底想怎么着吧?”

“什么怎么想的?”

您是跟她们,还是跟我们,跟我们我保证给您养老送终……刚吃饭您说家当一家一半,不可能!她这些年干什么了,回来家里几次?你去住了几天,今天还给她两万块钱,给她钱的时候你没看出来我就不高兴了吗?”

“我是当你们面给她的啊,再说我的钱我凭什么不能给?钱也不多啊,孩子爸生病她自己带两孩子也不容易”

“我容易啊,我他ma为了盖这房子,我都成什么样了,我要是身体一直好,我能靠在家吃房租过日子?现在你还一家一半,凭什么一家一半,我告诉你,我不同意!”

“她是你姐,法律规定也有继承权。”

“法律规定的多了,法律还规定女儿也有赡养义务呢,这些年她管过你啥,她现在走的这么勤,不盯着拆迁,她能回来?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你想的太多了,你姐不是那样的人,她是看你爸没了,觉得我自己一人在家呆着没劲儿”

“不是那样的人,前些年怎么没回来这么勤?再说去居委会,人说财产转移谁名下,你凭什么说写你就行了,这家当都是你挣的啊?你哪来的这么大能耐”

“那会人家问,谁能想那么多,我想着写谁的都一样。”

“写谁都一样?那你怎么不写我的,怎么不写老温的?”

“我懒得跟你说,我把你大伯他们叫来,让他们来跟你说”

“你找谁说都没用,天天说我浑,就你这糊涂样,还能怪我浑,哪头轻哪头重都分不清楚。你要不愿意跟我们,就滚……”

母亲刘来弟是知道儿子脾气的,高兴的时候百依百顺,不高兴的时候,六亲自是不认。

起身,摔门。走入黑暗中。刘来弟去李孝大伯家,向大伯说清始末,大伯无奈:“你家的事我可管不了,你听年轻人的就对了,咱们老喽,得多听年轻人的,你丫头自己过的不容易,你真跟她去,不是给她们添麻烦吗……”

刘来弟一路思索,这个时节已正值夏季,晚间天气虽稍稍转凉,不过走起路来还是能感觉到天气的燥热。刘来弟额头上渗出了汗珠,可一想儿子的态度,还是不由的打了个寒战。

已经晚间十点多,自己出来两个多小时了,不回去,能去哪里呢?女儿家是不能去的,一是离的远,二是正如大伯所说,去了不是添麻烦吗?沮丧的回家,进门坐定。

儿子李孝又开了口:

“既然又回来了,那就再说说吧,您表个态,跟我们还是跟她们,还是那句话,跟她们我不拦着,但是这点家当一家一半不可能,跟她们,您就自己净身出去,跟我们,我肯定给您养老送终。”

“先不说跟谁,你刚说话也太没礼貌了,我是你妈,你连他ma的和滚都出来了”刘来弟的声音明显比出门前弱了许多。

“气头上,没办法,您表个态吧”

“我跟着你们,以后你姐家的事我不管。”

“那您看这么着,以后您的钱我们帮您保管,省得您心软看这个过的不好,那个过的不容易的给人家钱,您觉得呢?”

“我就是手里拿着钱觉得心里踏实,没有别的意思。”

“您对我们还不放心?钱放我们这,您想花我们又不是不给您。您生病我们又不会不管,我们是怕您乱花”儿媳妇温心说

“行,那以后我都听你们的,钱你们帮我保管。”

“早这样不就得了吗,时间不早了,您也累了一天了,早点休息吧。您回屋吧,我帮您关灯”儿子李孝贴心地对母亲刘来弟说。

6、那就这样吧

自此以后,刘来弟的日子又回到了以前,每日看看电视发发呆,到点买菜、做饭,只是她自己变得比以前更沉默了。

出门遇到邻居,年轻人说:“您儿子可真幸福,遇到您这样的妈妈,每天什么都不用操心。不上班,还有现成的饭吃”

年纪大的人说:“你多幸福啊,从来听不见你家因为什么事吵架,标准的和谐家庭,标准的‘十星级文明户’你儿子比我儿子孝顺,那天碰到你儿子,他说想让你没事出门旅旅游,说你不爱动弹……这不结了,你自己不出去,你怪谁啊,要是我儿子让我出去,我得乐的蹦高……”

刘来弟用苦笑回应这类话题,她能说什么呢?她不能说什么!

相关文章

  • “和谐家庭”诞生记

    1、十家村 京城往北过了红巾桥与京郊公园不远,就到了十家村。十家村本名十街村。再往后数,还有十一街、十二街村等。在...

  • 家庭教育六句箴言

    家庭教育,成为社会的一大焦点课题。 家庭和谐,则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则国家和谐。 家庭不和谐,说明家庭成员的德行、...

  • 家庭和谐

    家庭美满,和谐也是工作中重要一部分, 离不开家庭人员的支持,从出门一刻有个好心情,心情舒畅,一天的工作自然得...

  • 和谐家庭

    1、描绘幸福家庭蓝图。 2、下定决心:成功与失败要多感受。 3、家庭现状分析,不和谐改善(面对现实)。 4、制定合...

  • 家庭和谐

    我有一个和谐的家庭。 爸爸妈妈互相尊重。爸爸会记住妈妈交代给他的事,妈妈会关心爸爸的衣食住行。 兄弟姐妹都很友善。...

  • 和谐家庭

    “家教联合成就教育”是我一直特别特别相信的理念!好的家庭氛围对于教育来说更是重中之重,有人说:“没有对比...

  • 家庭和谐

    和朋友聊到家庭和谐,谈到有的人总是将笑脸朝着外面,对外人总是好脾气、有耐心、细心温和,却将情绪垃圾全部带回家。有人...

  • 设计中的陪伴与成长

    社会向来以“和”为贵,社会的和谐有赖于家庭的和谐,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而亲子关系和谐又是家庭和谐的重要...

  • 思辩 | 管理创新

    【以公益家风带动社会新风初探】 摘要:家庭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家庭...

  • 和谐家庭创造和谐人生

    今天上午听了讲座。收益匪浅,夫妻和睦是家庭温暖的肥沃土壤,孩子是一颗种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谐家庭”诞生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sx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