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四圣心源》精要(108)

《四圣心源》精要(108)

作者: 黄岐之 | 来源:发表于2023-09-13 12:30 被阅读0次

    《四圣心源》精要(108)

                    黄岐之

                    “咽喉”

[摘录1] 咽喉者,阴阳升降之路也。《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循喉咙而入缺盆。脾足太阴之脉,挟咽而连舌本。心手少阴之脉,挟咽而系目系。小肠手太阳之脉,循咽而下胸膈。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而挟舌本。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而入颃颡。五藏六府之经,不尽循于咽喉,而咽为六府之通衢,喉为五藏之总门,脉有歧出,而呼吸升降之气,则别无他经也。

      六府阳也,而阳中有阴则气降,故浊阴由咽而下达;五藏阴也,而阴中有阳则气升,故清阳自喉而上腾。盖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不藏则下行,是天气之降也;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泄,不泄则上行,是地气之升也。地气不升则喉病,喉病者,气塞而食通;天气不降则咽病,咽病者,气通而食塞。先食阻而后气梗者,是藏完而府伤之也;先气梗而后食阻者,是府完而藏伤之也。

      而总之,咽通六府而胃为之主,喉通五藏而肺为之宗。阳衰土湿,肺胃不降,浊气堙郁,则病痹塞,相火升炎,则病肿痛。下窍为阴,上窍为阳,阴之气浊,阳之气清,清气凉而浊气热,故清气下陷,则凉泄于魄门,浊气上逆,则热结于喉咙也。

[意义] 咽喉是阴阳升降之路。《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循喉咙而入缺盆。脾足太阴之脉,挟咽而连舌本。心手少阴之脉,挟咽而系目系。小肠手太阳之脉,循咽而下胸膈。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而挟舌本。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而入颃颡(咽喉)。五藏六府之经,不尽循于咽喉,而咽为六府(腑)之通衢(大路),喉为五藏(脏)之总门,脉有歧出,而呼吸升降之气,则别无他经(道)也。

      六府(腑)(属)阳也,而阳中有阴则气降,故浊阴由咽而下达;五藏(脏)(属)阴也,而阴中有阳则气升,故清阳自喉而上腾。盖六府(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不藏则下行,是天气(阳气)之降也;五藏(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不泄则上行,是地气(阴气)之升也。地气(阴气)不升则喉病,喉病是气塞而食通;天气(阳气)不降则咽病,咽病是气通而食塞。先食阻而后气梗(阻塞)(者),是藏(脏)完(好)而府(腑)伤之也;先气梗而后食阻(者),是府(腑)完(好)而藏(脏)伤之也。

      而总之,咽通六府(腑)而胃为之主(统领),喉通五藏而肺为之宗(根本)。阳衰土湿,肺胃不降,浊气堙郁,则病痹塞,相火升炎,则病肿痛。下窍(二阴)为阴,上窍(头窍)为阳,阴之气浊,阳之气清,清气凉而浊气热,故清气下陷,则凉泄于魄门(肛门),浊气上逆,则热结于喉咙也。

[感悟]  咽喉是阴阳升降之路。五藏六府之经,不尽循于咽喉,而咽为六腑之通衢(大路),喉为五藏脏之总门,脉有歧出,而呼吸升降之气,则别无他道。

      六腑属阳,而阳中有阴则气降,故浊阴由咽而下达;五藏脏属阴,而阴中有阳则气升,故清阳自喉而上腾。地气(阴气)不升则喉病,喉病是气塞而食通;天气(阳气)不降则咽病,咽病是气通而食塞。先食阻而后气梗(阻塞)是脏好而腑伤之;先气梗而后食阻是腑好而脏伤之。

      而总之,咽通六腑而胃为之主(统领),喉通五藏而肺为之宗(根本)。阳衰土湿,肺胃不降,浊气堙郁,则病痹塞,相火升炎,则病肿痛。下窍(二阴)为阴,上窍(头窍)为阳,阴之气浊,阳之气清,清气凉而浊气热,故清气下陷,则凉泄于魄门(肛门),浊气上逆,则热结于喉咙。

[摘录2与(注释)]  甘草桔梗射干汤

甘草二钱,生  桔梗三钱

半夏三钱  射干三钱

煎半杯,热漱,徐服。

治咽喉肿痛生疮者。

[摘录3与(注释)]  贝母升麻鳖甲汤

贝母三钱  升麻二钱  丹皮三钱

元参三钱  鳖甲三钱

煎半杯,热漱,徐服。

治喉疮脓成者。

(“《四圣心源》精要”文集为原创系列文章,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相关文章

  • 2022.6.16

    四圣心源-阴虚

  • 2022-06-06

    四圣心源卷二-厥阴风木

  • 2022-06-10

    四圣心源卷二阳明燥金

  • 2022-06-08

    2022.6.7四圣心源卷二 少阳相火

  •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读书笔记 再次理解“中气不败,则人不死”。2016年下半年,有一个事件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了:某个小女孩9...

  • 5.15四圣心源学习心得

    2022-05-15 5.15四圣心源学习心得 医学盛于上古,而衰于后世。今天我们共同学习黄元御先生的四圣心源,悉...

  • 学习四圣心源,这张表格必须熟记

    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中,有一张六气名目的表格,原图如下: 我们学习四圣心源,这张表格必须熟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

  • 《四圣心源》读法

    拟将此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读。建立一个有血有肉的分析模型,其中需有病脉证症于一体。 除理解升降的核心之外,另补五行...

  • 四圣心源节选

    大抵腑脉浮数,脏脉沉迟。仲景脉法: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是也。盖阳外阴内,一定之理。 腑气内交,脏...

  • 四圣心源 卷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圣心源》精要(10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tw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