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时,被三毛对沙漠的热爱与她和荷西的爱情所感动,后来渐渐对三毛所说“看到撒哈拉沙漠的照片你会感触到前世的乡愁”有所体会。被风俗、宗教所桎梏的撒哈拉人们的种种行为看起来都荒唐至极:狠心将十岁女儿嫁出的父亲;把相机当作是收魂机器的女子;借东西就像小强盗一样的邻居,他们愚昧至极,但好像又可以原谅这些无知。毕竟,长期生活在这个与世隔绝的荒凉地带,根本没有机会与时俱进,他们只能像原始人一样愚昧的活着,若是这些人能生在一个民主地带,一定不会只有愚昧。
善良是一种选择,而三毛就选择成为了一个善良的人。她选择给终日藏在面纱下的妇女免费看病、送药。尽管她并不是一名医生,也未曾学过医,可她还是想为那些可怜的妇女们做点什么,书中还写到,她尝试在家里免费为她们上课,试图让她们学着去思考。三毛在揭露撒哈拉威人落后无知的同时,也在无形中鞭策着我们,选择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看到三毛所遇之人内心的淳朴善良后让我心存感动。“我们在这一带每天借送无数东西给撒哈拉威邻居,但是来回报我的,却是一个穷的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奴隶”。这个善良的人是书中提到的也是我所看到的卑微却内心纯净的哑奴。
《撒哈拉的故事》可以算是我的启蒙读物,爱上文字也是因为三毛。这本书教会我的和带给我的感受,已经不能用只言片语来表达了,故事中的是与非我好像也无法评判。但我能真切的感受到,三毛对远方的撒哈拉大地是那么的热爱。在局限的认知里,脑海里关于沙漠的第一道血液是三毛给我注入的。想要逃离的某刻对神秘与未知的沙漠是如此的心神向往!
经济学上有个“边际效用递减” 规律: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比如,你在非常饥饿的时候很想吃东西,你第一口吃上东西的时候会感到无比满足与幸福,但当你不断进食饥饿感慢慢被食物替代时你的满足感也会随之递减。她把自己所热爱的事情,都做了一遍,她曾经说过:“我的这一生,丰富、鲜明、坎坷、也幸福,我很满意。”再继续逗留,恐怕也没有新鲜事发生了。再活下去,无非就是继续写一本又一本的书,去一个又一个的远方,而这些最初让她快乐的事情带给她的喜悦与感动也越来越少。所以,在经历连续打击后最终她选择无悔的离去。她在《滚滚红尘》里写过:“命运的悲剧,不如说是个性的悲剧。”这句话像是在说她自己。她是个聪明的女人,什么道理都懂,可是,就是活不下去了。
喜欢三毛大概是羡慕她的豁达与自由,为了喜欢可以奋不顾身的去追寻,就算在沙漠里生活也要为自己的家种满喜欢的绿植,就算条件再恶劣也不忘记让生活变得更有趣。她说,刻意去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就像此刻的我,一直很想找点快乐但是发现根本找不到,可也在不经意之因为一些搞笑的段子快乐了一会儿。
我们都应该要尽力学着成为像三毛那样善良、有气量的人。即使身处再绝望的境地,遇到再截然不同的朋友,都要知足知情,心怀感恩。同时,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永远的三毛,教会了我,哪怕前路崎岖,也要勇敢的为所爱之人所想之物跋涉远方,就像她所说,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幸福快乐的。
最后,想送给大家三毛在《流星雨》中写到的一段话:我们的父母是恒星,我们回家他们永远是在的;我们的朋友是行星,有的时候来有的时候去,但是他们也是天空中的星;在我们的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一些可能在今生你再也不会碰到的人,我将他们叫做流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