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行走】山记·小山之美(4):窦圌山

【行走】山记·小山之美(4):窦圌山

作者: 诗酒寒秋 | 来源:发表于2023-09-25 13:17 被阅读0次

          我喜欢造型奇异的山,曾在图片上见过窦圌山,山峰突兀,直上直下,如刀劈斧削,而且是连体峰,于是心向往之。直到2009年在四川绵阳开会,终于如愿。

          窦圌山在四川江油市城北20公里的涪江东岸,海拔高度1140米,相对高度608米。拔地而起的三峰(一峰矮一些,远看只见两峰),远远看去,绝壁直上直下,似无路。其实东岳峰有小道可通山顶,两峰由两根铁索组成悬桥相连,凌空飞度是一绝。

          沿小道蜿蜒而上,两旁林木苍翠,我们去的时候是6月下旬,但山里植被茂盛,特别凉爽。据说山上夏天的平均气温才21.7摄氏度,应该是个非常好的避暑之地。山上古塔、石刻,也是绝景。

          山顶上巴掌大的地方竟各有一殿,分别为东岳殿、窦真殿、鲁班殿,也不知是怎么修建的。

          峰下有古刹云岩寺,比山顶上的小庙气派许多。

          云岩寺始建于唐,明末焚于兵火,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李白年轻时曾游历窦圌山,留下千古绝句“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云岩寺前山门外有石碑一通,上书李白的这两句诗。

          云岩寺佛道共存。最初应是道观,后来成了佛寺,现在寺庙里既有佛寺的大雄宝殿、天王殿,又有道教的三清殿。

          云岩寺里最有价值的文物是“飞天藏”(星辰车),是一座道教木制转轮经藏。它修建于宋淳熙八年(1181年),元代重修。上下两檐四层的“飞天藏”,通高9.82米,直径7米,雕工极精致,每层的执笏人物形神潇洒,衣纹流畅。即使是在几百年后的今天,推一推,“飞天藏”仍可转动。作为我国现存唯一的宋代道教木制转轮经藏,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极高,举世无双。

          窦圌山因远看呈圌,又名圌山。其实,它最早叫“猿门山”,因为山上有不少猴子,而两峰并立,山形如门,故名。南北朝时,梁武帝大兴佛教,有僧人赶走猴子,在山上修建了寺庙。此山山体由豆子大小的石子构成,当地百姓见山形如圆形粮屯(圌),“豆圌山”便叫了起来。唐代此地属彭明县,县主簿窦子明(又称窦子石)倾慕此山既清幽、又奇秀,便弃官隐居山上,修仙炼道。他换修了铁索桥、重修了山上的寺庙。传说他后来功成,飞升成仙。后人为纪念他,将豆圌山改名为窦圌山。

          一座山的名字,竟有这么多的说道,可见此山的故事之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山记·小山之美(4):窦圌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xc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