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16948/259fb863cb938f6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16948/b89145ddc78d3509.jpg)
从著名的“浮玉”碑继续沿山路向前走不久,一座依山而建的房屋出现在我们眼前,黛瓦白墙,房子很小,却给人一种远离红尘的清静之感。
房前有宽宽的台阶直通下来,拾级而上,我们很快就站到了小屋之前,只见门前脚下立着一块石碑“三诏不起”,门上则刻有古色古香的三个字“三诏伺”,这就是汉末著名的隐士焦光隐居之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16948/24e7371dca1ea294.jpg)
走入屋内,直对门是一个洞,上书“三诏洞”,焦光端坐洞口,披着一件大红的袍子,上面朵朵祥云漂浮。焦光眺望着远方,面目清朗,虽然额头皱纹深刻,却自有一番隐士的仙风道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位焦光就是焦山的神仙,唐代《润州图经》记载:焦山因“焦光所隐,故以为名”,以前的焦山叫作“樵山”。还记得山门殿前那副对联吗——“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这个“圣人”指的就是焦光。
那么,焦光为什么被如此赞誉呢?连大山都为了纪念他而改了名字。
焦光,字孝然,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博览经史,精于历算,还精通医术。“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偏偏焦光生不逢时,朝廷腐败,政治黑暗,他不愿为腐朽的朝廷卖力,于是来到焦山隐居。
焦光在石洞中搭了个像蜗牛一样的棚子,号称“蜗庐”,他铺草为床,每天上山砍柴,以卖柴为生,生活极为清贫。
焦光还采集草药,悬壶济世,无偿为周围的渔夫山民看病,因此深受老百姓爱戴。
传说汉献帝欣赏焦光的学问,曾经三次下诏,请他出山做官,焦光全部机智地拒绝了。
第一次诏书来的时候,焦光让妻子躺在铺上装病,自己则在一旁忙着煎汤熬药,拒绝的理由于是理直气壮理——要照顾病妻;第二次诏书来的时候,焦光直接躲了出去,说是出门访友了,避而不见;第三次诏书来的时候,焦光干脆自己躺在铺上,声称年迈多病,无力为官。
三诏不仕,胆子够大,人也够智慧。后人敬仰其高风,改山名“樵山”为“焦山”,并以诗赞美这位小隐大德之士:“半岭有岩石,相传高士居。往返三凤诏,生死一蜗庐。”
有趣的是焦光躲过了汉献帝,却被另一位皇帝策划进了梦里。
大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与辽国签订了耻辱的“澶渊之盟”。
为了提升自己的公众形象,宋真宗制造了一个梦,他告诉大臣们,自己昨晚梦见一位自称是东南隐士焦光的人,他献了几粒龙虎仙丹,自己吃了之后,感觉精神特别健旺。
大臣们闻言,倍感惊奇:“确有此人!这焦光是东汉高士,隐居在长江中的樵山,三诏不起,廉节自持。”
宋真宗一听,龙心大悦,说焦光去世之后还如此忠心耿耿,是大好人。于是立刻下诏封焦光为“明应真人”,给他住过的山洞挂匾题名“三诏洞”。
我看着搜索来的资料,感觉好有趣,难辨真假,且博一笑吧。不过,1984年版《西游记》中,唐僧有一个镜头是从眼前这个“三诏洞”走出来的,却是如假包换。
无独有偶,东汉还有一位隐士严光,范仲淹赞其“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想,这话对于焦光也同样适用吧。
我们的焦山之旅就结束在这高人的隐居之处了,很圆满呀。而且,听说焦光活了100多年呢,我们可以沾沾仙气。
焦山,万里长江中的一个美丽小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似“白玉盘中一青螺”,更是一块至美的“江中浮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