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陆续已经看了一两个多月了。
以前娃在家时,我也曾买了一本,黑面的。可惜那时我已经喜欢手机了,娃好像也不太感兴趣。买回来还没有拆封就搁置书架,时间一长就不知所踪了。
几个月前,同事把这本书带到科室来时,我还惊诧了一下,顺手翻开其中的某一章节,居然一下子就吸引过来。感慨这样一本好书,我居然没有好好读。
傅雷先生在书里面用的语言很朴实。除了艺术的探讨我看不懂外,对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深入剖析,看得出一个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傅雷先生通过傅聪在海外在帮一个朋友卖画。他在书信里面告诉儿子说,所有的运费,其中的波折,都要来信一一告知,不要在里面前花了自己钱,还受了委屈。也就是提醒儿子,不要帮了别人,出了汗还要流泪。
我看到这里是是极度震惊的。想以傅雷先生这么高的学术造诣,怎么对生活洞察如此仔细。这种边界意识,真的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极好的关爱与教育。
"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
在整本书里面,傅雷先生在讲这个通时,在不同的时期,都提过。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傅聪定居英国后,他在一封家书里面,大意是说,如果做一件事情没有学到上下皆通而半途而废,不如不学。
傅聪学习钢琴也是一波三折,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下来这样的人生目标的。中间甚至有一年的时间,除了偶尔弹一下钢琴之外,几乎束之高阁了。而练习钢琴拜师的过程,也是不稳定的。最后,这所有的波折,都挡不住内心对钢琴的热爱,从而成为享誉国际的钢琴大师。
我在想,傅雷先生是有多么深的远见和对儿子多深沉的爱,一边维持着孩子的天性,一边寻找机会,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并且坚持下去。
都说傅雷先生对大儿子傅聪的教育是很严厉的。这种严厉在用现在的某些家庭教育观来说,就是控制了。感觉现在的家庭教育,"控制"这个词频频的出现。好像父母稍一使力,就在扼杀孩子的天性,就是控制了。这时候常常会让人模糊:严格的管教与控制之间的边界在哪里?
在这本书的后面有一个章节,教《傅聪的教育》,看完才知道,傅雷先生对孩子深深的爱,并不是无理由的控制。还是有自己深刻的教育观,把对人格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先成人,再成才,再成功。这样的教育理念,在现在的好多小学教学楼前都有展示。傅雷先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如此深的教育理念。怎么能不令人敬仰!
傅雷先生在书信里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
我看到这里是有眼泪的。做父母的总是很纠结。一方面希望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捧给孩子,让孩子少吃点亏,都获得力;另一方面又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每一粒米的获得,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傅雷先生说:一个人不一定付了代价有报酬,可是不付代价的报酬是永远不会有的,即使有,也是不可靠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都是最贵的,这种现代的人生观,可不可以对接上傅雷先生的这句话意思?
傅雷先生说:只要你能坚强 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
看到此,又一次热泪盈眶。
让我觉得惊讶的是,这本书的后面竟然有知识考点。不知道傅雷先生看到这个知识考点,会写出怎样的文章?
2023年8月3日,星期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