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刘小明主动做家务了,这下可把小丽高兴坏了。
她惊讶的发现,每次吃完饭,小明就起身收拾碗筷,去厨房洗碗,一点也不磨蹭。
这家伙变得这么勤快,还不拖拉,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小丽调侃他,你觉悟这么高,我还真有点不习惯。
没想到,刘小明说他也不习惯,不习惯自己这么优秀。
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好习惯终身受益,坏毛病害人不浅。刘小明开启自律模式后,心态发生变化,行为习惯也跟着改变。他认真审视一贯的习惯,纠正日常陋习,自我雕琢,不断成长蜕变。
以前在家里,小丽时常会提醒一些不好的习惯,他嗤之以鼻,还信誓旦旦的说,我都习惯了,改变不了。
一个假装睡觉的人,谁也叫不醒。现如今,刘小明自己寻求改变,都不用她提醒。
之所以饭后洗碗,马上行动。他意识到家务活要分担,还注重效率。以前在小丽的再三督促下,也会偶尔干家务,那都是推三阻四后的妥协。
每次餐桌上杯盘狼藉,越拖着不收拾,越耗时间。如果饭后马上洗碗,效果截然不同。不仅效率高,心情也愉悦。
细心的小丽还发现,刘小明居然开始整理东西,回到家也不再随手扔了。她一直有收纳整理的习惯,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可是,刘小明经常破坏她的劳动成果,东西随手放,到处扔,从来不归位整理。到头来,着急用的东西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到。
或许是吃过无数次苦头,才幡然醒悟。他学着小丽的样子,一点点改变随手放东西的毛病,特别是手机,钥匙之类的小物件,开始按固定位置摆放。还有起床后马上整理卧具,定期清扫房间等,以前不屑一顾的事情,现在都做得格外仔细。
刘小明还寻思着,以前做事的条理不太清晰,是否也跟自己不爱整理的习惯有关。
思维决定行为,不好的行为习惯也会麻痹思维定式。每当想到这些,他都觉得后怕。
在单位上班时,真没少吃做事拖拉的苦。让刘小明刻骨铭心的一次,是去年冬天临下班时接通知,第二天有上级部门来检查。而必查的那些会议记录,他拖拖拉拉个把月都没整理。逼得没办法,当天晚上天寒地冻,只能通宵达旦独自去完成。完全没必要的苦熬,是自食其果,更是为拖延买单。
痛定思痛,刘小明不想重蹈覆辙。怎么办?自我改变,从习惯做起。
身边太多不如意的人,并非上天没给机会,而是习惯于安逸,不愿意改变自身毛病,早早向生活做出妥协。
人活着,心态固然要好,但行为习惯得跟上,不能拖后腿。习惯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
刘小明想了想,好习惯要争取更多,坏毛病坚决改正。
既然选择自律成长,眼下的不习惯,不正是变好的开始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