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诗,中国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算《唐诗三百首》你背不上来多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你总能张口就来吧。
可你想过吗,在遥远的大唐,李白、杜甫们大笔一挥,写就了无数优美的诗篇,可能随手就丢在了一边,年深日久,它们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在那个没有出版社、印刷厂、图书馆,更没有什么搜索引擎的时代,是谁、又是怎样,将这些散落的诗句搜集整理、编纂成册的?
“今天能读到唐诗,你知有多幸运吗?”——这是王晓磊的书《六神磊磊读唐诗》中第一章的内容。在此,作者告诉我们,为了今天的这份幸运,我们必须感谢几位大牛人。
这第一牛人,名叫胡震亨。
胡震亨(1569年-1645年 ),明代文学家、藏书家。原字君鬯,后改字孝辕,自号赤城山人,晚号遯叟。浙江海盐武原镇人。胡震亨一生著述宏富,当时海虞毛氏汲古阁所刻诸书,也大多为胡震亨所编定。
那是距离今天大约四百年前的明代,当时,唐诗正以今天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失传。据估算,唐诗已经至少失传了一半。
比如,“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史称“吴中四士”之一,可到今天他留下来的诗作竟然只有两首;
再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堪称最牛的五言绝句,谁不知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呢?这位大诗人留下来的诗也仅仅只有六首;
李白,这位大天才一辈子都在写诗,总数估计有五千到一万首。那么,留下来又有多少呢?最惨的说法是:大概十分之一,也许有十之八九我们永远见不到了。
再说杜甫,这位同样伟大的诗人,四十岁之前的诗几乎全部失传,而他只活了五十八岁。从这个意义上说,可谓大半辈子的诗白写了......
这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
面对此情此景,胡震亨老人坐不住了。官居五品的他辞去官职,回到家乡,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巨著——《唐音统签》,书中不仅收录了当时最完整的唐代和五代诗,以及词曲、歌谣、谚语、酒令、占辞等等,还有极其珍贵的文学评论、传记史料。这部巨著,也是清修《全唐诗》的蓝本,为唐诗的保存和流传奠定了基础。
请记住这位老先生,胡震亨。如果没有他,唐诗还不知能留存下来多少,如果没有他,又有多少中华文化的瑰丽珍宝将成为遗失的美好。
以上内容来自于王晓磊所著《六神磊磊读唐诗》。
王晓磊,笔名六神磊磊,原是新华社重庆分社的时政记者,2013年起开始写作。起初,他解读金庸小说,后来,又解读唐诗,其独到、犀利的视角广受好评。
这本《六神磊磊读唐诗》内容横跨了从南北朝末期到唐朝的四百年历史,既沿着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轨迹,又不拘泥于此。作者紧贴大唐的历史,加以丰富的细节,把诗人们当成一个个鲜活的人来讲述。口语化的叙述风格,笔调诙谐,妙趣横生,读来颇为轻松,又很是吸引人。
在这本书里,你对诗人不会再仰望,而是相逢。——罗振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