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有了小的困惑,读书很迷茫,不知道怎么样去读,这也是我最近研究出来的一个小方法,如果对你有帮助,你也是可以试试的。
书友咨询一、以前我是这样读书的
我以前读书也是类似于书友的这种情况,什么类型的书籍都想去看,有时候看到自己特别喜欢看的书籍我会多抽出时间去看,每天内心想的就是能争取早日看完,能早点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对于自己不喜欢看的书籍那是一看就犯困的,还有一个特别无奈的事情就是我会坚持把这本书籍看完,我更注重的是整本书籍的完整性,换另外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我读书根本就是没有主次,也都不出什么重点,重要的无非就是简单的一个好的句子,好的话语那就已经非常的不错了,也没有做笔记的这个习惯,不过有读完整体做一个总结性的感受记录。
二、意识到这样读书没有用
2016年也接近尾声了,自己这一年读书也浪费了许多的时间,三个微信读书号统计大概在500个小时左右,读完大概50本书籍,但是我自我总结了一下,发现好像我对这些书籍并没有更好的一个深层次的了解,也没有任何的信息记录,只能是在别人谈论的时候我也附和着说,我也读过,但是整体的内容我是没有任何的记忆的,大体还是有记忆的,那么我们来看,平均一本书籍我也是需要十个小时去读的,但是对我个人而言好像没有任何的作用,只能是白白的浪费掉了时间,所以我意识到了我这样读书根本没有作用,我找不到属于我该需要的信息,也就是说读了五十本书和没读过书是一样一样的,这些时间和精力都是白费的,所以我也查阅了许多的书籍,也阅读了关于这方面的书籍,现在我也正在一步一步的按照我自己设计的读书轨道进行读书,效果颇丰,我想在更看重的就是“有付出,就一定要有回报”!
三、我是这样读书的
1.有目的的去阅读
就是不论你从哪里找到的书籍,或者是朋友推荐,或者是平台推荐,你一要有自己的目的,就是你想通过这个书籍学习到什么,这是最重要的,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刻意练习》这本书,也是我最近研读的一本书,通过反思以后自己认真去读的一本书,当时我就是想研究透刻意练习真的有用吗?抱着这样的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貌似阅读理解),不过我还是非常幸运的,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解决了我的困惑,刚开始也是非常的艰难,会容易产生回到以前阅读模式上面去,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需要时刻的把握,时刻的记得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是非常重要的,读完这本书,我现在就刻意练习,每天坚持写一篇杂谈,锻炼自己的说话方式,锻炼自己的文笔,也锻炼自己愚钝的大脑,我选择了在简书这个平台上面坚持发布,为的就是能有一个更好的监督,自己的监督,别人的监督!
2.从简到难(培养阅读兴趣)
虽然设立读书的目的去阅读作为第一步,但是这是针对于有阅读基础,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的情况,那么有些人准备去阅读,但是没有阅读基础,就是一直从没有坚持阅读过的朋友们,我觉得先给自己培养阅读兴趣更重要比如,多阅读一些大冰,刘墉,刘同,蔡崇达这些人的文笔,他们描写的故事更加的有吸引力,能使自己不断的想去看,这种书籍就像是改革开放时候的红宝书,大众,大家都能阅读的明白,也都喜欢去阅读,这段时间给自己制定小计划,制定读书的时间,培养自己阅读的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笔。
3.专业难的书籍学会放弃
许多想读书的朋友,他们不会阅读,会直接上来就选择比较难理解,又没意思的专业书籍去读,这样去做是对自己的一个特别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你都没有兴趣,你肯定也坚持不下去,那么你自己设定的目标也就是泡汤了,所以对于自己实在不能理解的书籍就学会放弃,本人从5月份就开始阅读《三体》这本书,并不是觉得这本书写的不好,好多书友都推荐,刘慈欣也获得了大奖,那么就充分说明这部作品的成功,但是重要的就是对于我本人而言,我不喜欢对这种类型的书籍,我不喜欢这样的描述,我没有那样的想象力,大脑跟不上这个速度,转不过来弯,所以我决定把这本书籍搁置放在书架,等待我下一次想亲自阅读的时候再去阅读,我想那个时候可能会更加的与众不同,有时候残缺是一种美,放弃也是另外的一种美!
4.多做笔记,汲取精华,多多反馈
这个步骤可能是我认为读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了,因为我们有了阅读的目的,也有了兴趣,把难得书籍也已经放弃了,那么我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能收获到什么呢?阅读过程中可以做笔记,现在有很多的阅读平台,可能因为携带不方便的话,纸质书现在渐渐的没落了,移动设备上面可以直接做笔记,想到什么就些什么,没有关系,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读书没有绝对的事情,你能有自己的收获才是真的。我也说过读书也未必都去读,因为有些内容就是比较冗杂的,有许多的作者是为了凑数字而去编写的字,所以你大可以不必认真的去研究,只要去认真的提取自己想要的就可以了,阅读完以后你可以根据自己吸收的知识去画一下思维导图,这是一个自我检测的挺好的办法,希望能对想读书的你有所帮助,期待你能学会读书,也期望能在书海中遨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