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到33章,曹操要对袁氏赶尽杀绝,袁绍的长子袁潭逃到了南皮,看曹操还不放过,就想投降。
而曹操此时怎会放过快崩盘的他呢?无论言语怎么说,曹操心里决计是要干掉他的,毕竟,出来几个月了为的就是全歼袁氏势力,因为他们的根基过于深厚。
可是天真的袁潭却以为他投降曹操就会接受,派辛评去约降,曹操当然不准。但袁潭不分析事实情况,无端瞎猜测谈判失败的原因是辛评怀有二心。不相信手下人,出了事只会把责任推脱出去,这样的主公谁会拥戴又怎会成功?
按说被领导这样冤枉,又无法分辨,干脆投奔曹操而去,或者退出袁氏集团,可是,辛评的做法却让人唏嘘不已。当听到袁谭的斥责之语时,“评闻言,气满填胸,昏绝于地。谭令扶出,须臾而死。”
都说气大伤身,现在看来,气大还要命啊!
或许那时的社会习俗就是如此,因为领导者需要,所以大力推崇忠义。但是,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他虽然博得了好名声,却还是有些过度了。他是为忠义而死了,他的父母妻儿老小怎么办?三国乱世,百姓活的何其艰难?更何况没有男人的家庭?
生气要不得,路有很多条,不一定非要选择去死,活着才有希望。
今天看到一句话很有感触,读书观事,有情者看出情爱,有心者自省。
经典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