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剧本·人物形象]“一地藤花”与“广寒之月”

[剧本·人物形象]“一地藤花”与“广寒之月”

作者: 晴方好_ | 来源:发表于2019-04-01 17:39 被阅读0次

《越王剑,月,与一地藤花》,是怎样的月亮,怎样的一地藤花,她们又有着怎样的结局?

“花落人亡两不知”“一抔净土掩风流”  为红颜命薄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是才媛之殇

两个都是我极力塑造的独特的女性形象,美丽的生命。一个是“一地藤花”,一个是“广寒之月”。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沈从文说:“美丽总是愁人的。”

但美丽又是具有生命力的。贯穿两个人物生命的,是“同一抹月光”:

“我愿上苍/在我之后/让天下骨肉相守/

我心将往/玉宇芬芳/爱恨入土方得安详/

我心将往/烛火之光/满月/格外荒凉”,

先说这些吧。

————————————————————————————————————————

忽然想用由白居易的诗《花非花》谱成的歌来形容“一地藤花”的一生。童声版最佳。

这首诗在那个年代就出现就好了。我脑海中常常出现这样一个场景,拍出来应该很美:

西施死后,这首歌谣流传于越国的街头巷陌,被越国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广为传唱。

孩子们是年幼的,不解其意。唱着这首歌时,是欢笑的、跃动着的;

唯有那见证了那段“桑田沧海”的历史、归来已是满头白发的人,闻之,怅然叹息。

那是老去的范蠡。

“一地藤花”。

附上原诗。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剧本·人物形象]“一地藤花”与“广寒之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fb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