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为人处世生活从来都不容易荐文团收录
曾轶可事件:做人最忌“身份感”

曾轶可事件:做人最忌“身份感”

作者: 婉xi | 来源:发表于2019-06-20 18:30 被阅读3090次

    文/婉兮  图/网络

    1

    曾轶可一定想不到,好好的“维权”会给自己惹来一身臊。

    对,“维权”。

    至少,在发出第一条微博时,她对自己的定位是“受害者”。这一点,那条怒气冲冲的微博完全能够成为佐证。

    且不说过安检摘帽子是常识更是法规,只看那句“在你有严重错误的情况下,我骂你全家又怎样”便可窥一斑。

    说实话,我倒不太相信曾轶可是无理取闹。

    那一刻的她义愤填膺情绪失控,是因为以她的感觉和认知来看,自己的确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毕竟她当明星十来年了,早已经习惯鲜花与掌声相伴的日子,大概无法接受机场工作人员的等闲视之:既没被众星捧月、也没得到VIP级的待遇。

    “他的上司讲道理,所以让我离开,说我是公众人物,应该小心。”

    事情解决,但曾轶可怒气难消,发了“维权”微博,又气恨恨地挂出了该名工作人员的证件信息,清晰度极高且不打码的那种。

    但细心网友很快提出质疑,按照规定,边检是不能拍照的。那么,曾轶可的照片哪儿来的?

    随后,机场方面的声明来了,在场网友的讲述也来了,事件完整还原,曾轶可也被卷入舆论漩涡。

    好在她立即发布声明,为自己的不当言行道了歉,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当然,事情目前还存在争议,曾轶可的错误铁板钉钉,但边检工作人员大概也有失当之处。

    讲真,如果没有这次“边检站发飙”事件,我已经完全想不起曾轶可了。掐指一算,此时距离她爆红的那个夏天,竟然也十年了。

    过不过气暂且先不说,咱们只就事论事,说一说本事件透露出的一个关键词——“身份感”

    类似事件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曾轶可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2

    2016年底,演员张歆艺曾发微博“炮轰”医院。

    事情是这样的,张歆艺身体不适前往医院。看病完毕后,她发了微博,说医生态度欠佳,不仔细问诊便直接注射,末了还暗暗吐槽医生口音太重,交流十分困难。

    作为一个坐拥百万粉丝的大V,张歆艺的吐槽很快引发热议,义愤填膺的粉丝直指医生医德不佳,甚至要求“曝光他”、“怼到底”……

    谁料事情很快反转,当事医生的朋友站出来说话,明确表示做了全套检查,张歆艺在结束检查后还威胁医生“出了问题找你们领导”。

    医生是她的粉丝,本来想合个影,但在遭拒后也收起了手机,并不存在偷拍乱拍的情况。

    说实话,态度不好是大部分医院的常态,作为普通小透明,我们也少不了对身边亲友吐槽。

    但另一个事实是,医务人员工作强度高、压力大,无法兼顾所有病人的情绪,即使他高高在上赫赫有名。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不是拿身份压人,而是相互理解对不对?

    当然,明星也是普通人,有怨气想发泄可以理解。可一旦把怒气曝光在公众眼皮之下,事情就会发酵变质,甚至把当事素人推上风口浪尖。

    这其实就是“身份”的滥用。

    潜台词显而易见:我是名人,理应得到格外照拂,否则我就利用名气曝光你、谴责你!

    但也些名人,始终在用影响力为弱势群体发声、为公共事件奔走,积极承担公众人物的义务,而不是滥用权利,把私事演变为情绪对立。

    3

    做人最忌“身份感”。

    因为这三个字背后,是人为划分三六九等,靠名气与财富来判定高低贵贱,并从中获得优越感。

    讲一个博士怒打清洁工的事件吧。

    陕西某所高校聘请了一位“海归”葛博士,某天他开车行驶在校园中,被一辆垃圾清理车挡住了去路。

    因为工作特殊,垃圾车需要随时停车清理,难免会对车主造成一些麻烦。这时,我们可以选择等一等,或与清洁工协商,解决起来并不会太难。

    但这位葛博士却下车打人,撂倒对方不说,还恶狠狠踢了几脚。

    然后,他成功把自己送上了热搜。

    至于打人原因,同车的博士家属说得很清楚:“我挣多少钱,你挣多少钱,你挡着我挣钱!

    这种价值观太可怕了。

    挣钱少的,活该被踩在脚底下,必须无条件为挣钱多的让路。哪怕被打得头破血流,也是咎由自取。

    我建议葛博士好好读一读《红楼梦》,里头有一段贾政的心理独白,或许能让他有所顿悟。

    “……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待下……”

    顶级的大户人家不会随便打骂下人,阶级之分高下之别虽明明白白摆在那里,但士大夫们饱读圣贤书,时常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放在心头。

    一个人的真实素质与修养,往往藏在对待“低于自己者”的态度中。因为居高时难免放松自我约束,最容易暴露他的本来面目。

    说到底,也不过是身份带出的优越感在作祟。

    4

    江湖上流传过一个感人的小故事。

    那年开学,有个男生背着行李来到北京大学,准备办理入学手续。行李很沉,他便向路边一位老大爷求助:“大爷,帮我看会儿行李,我去办手续!”

    老人家欣然应允,男生一溜烟跑了。

    当天很热,老人家恪尽职守地在大太阳下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等来办完手续的学生。他连连道谢,随即背起行李消失在校园深处。

    本以为这只是求学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可第二天开学典礼时,男生却发现,就坐于主席台上的校长季羡林,竟然就是昨天帮着自己看行李的老大爷!

    季羡林的时间当然很值钱,至少比陕西那位葛博士值钱。

    但他并不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反而能急人所急需人所需,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学子提供便利——此乃大家风范,亦是做人的至高境界。

    再来说说刘德华。

    王宝强曾爆料说,当年的自己不会使用触控水龙头,使劲儿摁可水龙头毫无反应,别提多尴尬了。

    当时,刘德华已经洗完手准备离开。

    见此情景,他便假装手未洗干净,又折回来把手放在水龙头,水哗哗流出来,王宝强也就秒懂了。

    没有嘲笑与不屑,只是默默做了个示范,既帮了别人,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对方的自尊心。

    刘德华红透三十年而屹立不倒的秘密,或许也正是把自己当人、把别人也当人。

    人人生而不同,但人人生而平等。

    前者描述客观事实,说的是出身、教育、境遇等诸多因素形成的差异化;后者讲的却是一种主观的为人姿态,即平等、宽和与包容。

    高晓松有句话说得很好:“不管别人处在怎样高的位置,都不该去仰视;不管别人处在怎样低的位置,都不该去俯视。”

    善待每一个普通人吧,哪怕ta只是扫地的阿姨、送餐的小哥,毕竟世间万事环环相扣,蝴蝶效应无处不在。

    不信你看看被取消演出暂停工作的曾轶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轶可事件:做人最忌“身份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gl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