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100 用逻辑思考,用心说话 | 《逻辑思维入门》读书笔记

3/100 用逻辑思考,用心说话 | 《逻辑思维入门》读书笔记

作者: 自控力君 | 来源:发表于2017-06-08 21:50 被阅读0次

第二章:用逻辑思考,用心说话

1、理性接受度

可接受的思维必须具备“逻辑关联性”和“理由”的支持。

在论证中,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关联强度与论证本身的强度成正比:论证各部分的逻辑关联性越强,论证就越强。(信念与推断同理)

①逻辑关联性

怎么判断逻辑关联性?语句描述的前提与结论揭示了我们所说的“逻辑关联性”。当我们说一个语句是一个前提、原因、结论或由其他语句得出时,就是指逻辑关联性,它存在于前提和结论的关系之中。

逻辑关联性有什么用?逻辑关联性是一个程度问题,如果前提有力的支持了结论,那么这就是一个强关联。关联性的强弱决定了一个论证是否能被理性接受。

②证据支持

很多信念的理性接受度都取决于观察到的信息,这类信念是经验的,如果总体证据指明其为真,这类信念就受到支持。

理性接受度同时要求逻辑关联性和证据支持,这两者确是相互独立的。任何推理都可以只具有其中的一个。

③真值与证据

真值≠证据:一个假的信念可能有证据支持,一个真的信念也可能没有证据支持。真值关注事物的状态,一个事物为真当且仅当事物确实如信念所表述,它是客观的;证据则涉及思考者可能获得的关于事物状态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误导性或假的)。

2、理性接受度之外

这一节的内容相对简单:语言标准、修辞力——都是让说服力更强的方式,却和理性接受度没有什么关系。

修辞学主要研究提高修辞力的各种技巧。相反,逻辑思维集中研究理性接受度。

把“修辞学”运用得登峰造极的人

3、从思维到语言

①命题

命题的真假:判断一件事情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它可以判断真值。任何信念和语句都有一个命题作为其内容,所以任何信念和语句都是非真即假。一个命题当且仅当事物确如其表述,一个命题为假当且仅当事物并非其所表述。

命题与概念:单独的概念是命题的构件,但是它没有真假,本身不是命题。要注意的是,当不同的语句具有完全相同的信息内容时,他们是同一个命题。

②语言的使用

我们使用语言,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语言的四个目的

最后注意,只有“信息类”表述有直接的真值条件,表达为真当且仅当事物确如其表述,反之为假。

③句子的类型

自然语言允许构造各种不同语法形式的句子,主要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句型与语言使用的关系如下:

4、间接使用和比喻语言

就逻辑思维而言,任何可能掩盖语言及其所表达的信念之间的重要逻辑关系的语言现象都是不受欢迎的。mainly 间接使用+比喻语言

间接使用:一个语言行为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行为来执行。

e.g.:你可以把香菜拿给我吗?(并不是疑问行为,而是表达愿望行为)

比喻语言:一个语言表达可以以比喻的方式传递与其字面意义不同的含义。

e.g.:你是一个怪物!(并不是陈述行为,而是表达某种感情)

5、定义:解释不清楚的语言

①重构定义

推理中的逻辑关系可能会被语言的非字面和间接使用模糊化。这时候我们需要最小化这种模糊,有时候通过定义完全消除这种模糊——阐明或修改语言表达的意义。

常见方法有三点——报道性定义、实指定义和语境定义。

表达方式:被定义项=df.定义项

②报道性定义

对于定义:A=df.B。如果定义要充分,报道性定义的两边必须是完全相同的意义。

举个栗子:幼犬=df.年幼的狗。这个报道性定义就是充分的。

当一个报道性定义不充分时,反例是检验不充分的方法。(如下图)

如何判断一个报道性定义是充分的?

③实指定义和语境定义

这是定义中的两种小众情况。

实指定义实际上是“不完全列举法”。(大明星是四大天王,范冰冰,赵薇这些人。)

语境定义则是在特定情境下约定俗成的说法。(比如《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黑话等)

个人感悟:啊啊啊啊啊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100 用逻辑思考,用心说话 | 《逻辑思维入门》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gt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