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今天,依然为大家带来一首咏物诗——唐朝诗人罗隐的《蜂》。咏物诗当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是借用一种事物来赞美或者批评某些人。那罗隐的这首《蜂》,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先来看诗的第一句,说的是无论在平原还是山顶,这无限美好的风光都被蜜蜂占了。再来看诗的第二句,说的是这蜜蜂采集各种各样的花并且酿成了蜂蜜后,真不知道是为谁辛苦为谁甜?这句诗它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的知识。在自然界中,蜜蜂种群当中分为工蜂、雄蜂和蜂王,工蜂负责采集的花蜜主要供蜂王食用,自己仅吃一点。正是因为自己那么辛苦采集的蜂蜜,最后大部分都给了别人,所以,诗人才会发出“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感叹。
同时,这句诗的写作方法也是值得我们探究的。百花中的“百”,并不是指一百种花,而是表示各种各样的花,在这里用“百花”表示蜜蜂要寻找很多种花去采集花蜜,背后辛苦可想而知。你们看是不是正好对应了后半句的为谁辛苦呢?前半句的“成蜜”正好也对应了后半句的“为谁甜”呢?诗人用得多精妙啊!
诗的意思我们了解了,那我们再来想想诗人肯定不仅仅是为了写蜜蜂,那他到底是要写谁呢?要想解开这个谜底,我们还需要去探究一下诗人创作这首诗之前都经历了什么,换句话说也就是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公元859年年底,26岁的罗隐到当时的首都去考进士,结果没考中。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许多年,自称是“十二三年就试期”,也就是说考了十多次都没有考中,历史上就叫“十上不第”,第在这里是考中的意思。那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考了这么多次都不中吗?真得是因为没有才学吗?不,你们错了,罗隐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出名,他的诗和文章都很出众,当时的人们对他特别崇拜。好吧,那只能怪他运气差咯!你猜对了一半的原因。其实,他最大的失误是嘴不饶人,人家考试写作文都是夸赞大唐帝国太美好,真伟大,皇帝治理朝政那叫一个顶呱呱!总之,皇帝愿意听什么,他们就写什么。而罗隐这个人,偏不走这一套!他的作文总是夹枪带棒地讽刺朝政,说什么你们这官场跟那黄河的水一样浑浊等等。你们说说,你想做人家的兵,拿人家的工资,还要骂着人家,不给你低分给谁低分,更别说考不上了。
本来就看不惯一些黑暗的社会现实,再加上自己多次考不上,就对当时的考试制度、朝廷很失望,所以罗隐看见老百姓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动就能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这样相对立的情景后,心中大为不满,于是做了这首《蜂》,讽刺那些像蜂王一样不劳而获的人。这首诗的寓意你了解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