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书的第一件事,是判断它是否值得读。
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你是否会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1、这本书谈了什么?
2、怎么谈的?
3、它说得对不对?
4、和我有什么关系?
这四个问题,是在风靡美国77年的读书指南《如何阅读一本书》里,作者艾德勒提出来的,我把它称为主动四问。
随着知识焦虑的不断发酵,读书这件事情,已经成了我们的“必需品”。几天不读书、不学习,就有被时代的浪潮打回原点的压迫感。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忍不住暗中嘀咕:读书有用吗,能改变我们的事业和生活吗?
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里讲了一个小故事。巴菲特在10岁的时候,读了一本书,《赚1000万的1000招》,随后他宣称,要在35岁之前成为千万富翁。然后他做到了。
他说,他从这本书里学到了复利法则,影响了他一生的事业。
讲这个故事不是为了告诉你,这世上存在着一本书,能让你成为千万富翁。而是想引出一个思考,书上有1000个招数,为何巴菲特唯独看中了复利法则,并且受用了一生?
这其实就是一种能力,抓住书本的杠杆点(精华),并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撬动百倍的收益。
前面我们提到的主动四问,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艾德勒,学习如何抓住一本书的精髓。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下面我会依次介绍最重要、最常用的三种阅读方法: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检视阅读
先来看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是指在有限时间内系统化略读一本书。它关注的问题是:这本书在谈什么?重点在于架构。包含了两个层次,一个是有系统的快速略读,一个是粗浅的阅读。
如果问最失败的阅读是怎样的阅读,你可能会觉得是“杀书头”,读来读去都只读了前面十来页,还有什么比读不完一本书更糟糕的呢?
还真有,那就是乱读书。随便抓起一本书就读,还要从第一页的第一行字读起。读完以后,却发现这是一本烂书,或者不是自己想要读到的东西,既浪费精力,又浪费时间。
因此,我们需要快速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读,要以怎样的标准读。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有系统的快速略读,包括了四个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侦探:
第一步,先看书名页和序言。这一步要很快地看过去,注意副标题和其他相关的说明,尤其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视角。在脑海中把这本书归到某个特定的类型,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研究目录页。就像出发旅游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我们需要通过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尤其是论说性的书,通过观察目录,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它要讲什么。
第三步,检阅书中的索引和出版者介绍。大多数论说性的书籍都会有索引,要快速评估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及作者等等。
出版者介绍通常是书的宣传文案,可能会准确地给出本书的主旨摘要。也可以看看有哪些人物为这本书做了背书。
第四步,选读内文。首先,挑选几个看起来和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这有助于你更快更准地抓住书本的主题。
然后,随意翻阅此书,每翻一个地方,就读上一两段或一两页,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因为作者很可能会在这个地方,把自己认为最新颖、最重要的内容重新整理一遍。
经历了这四个步骤,你就能在在大体上了解这本书了。你就可以判断,这本书是否还值得你继续投入时间,挖掘下去。此外,它在你的脑海里应该归为哪一类,以便将来有需要时以作参考。至此,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就完成了。
检视阅读的第二个层次,粗浅的阅读。它至少可以用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当时间有限时,你需要以比较快的速度完成这次阅读。另一个是,你面对的是一本很难的书,如果从头细细读起,你很可能会感觉任务艰巨,然后就出现“杀书头”的情况。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度很大的书时,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阅读规则,那就是,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这听起来有点违反常识,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在要求我们去注意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例如说,碰到生词就查字典。这固然能增长见识,但会阻碍到阅读的连续性和流畅性。
想象一下,我们在读《论语》或者莎士比亚的戏剧时,被逼着一个脚注接一个脚注地读,一个生词接一个生词地查,不但读的时候很枯燥很无趣,并且当你读到后面的时候,可能早就忘了前面的内容是什么了。
所以,第一遍的阅读,应该是一气呵成的,只注意你能理解的地方,略过你不懂的部分,直到把全书读完。等到你读第二遍时,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原来不懂的地方,竟然就读懂了。
我在读《黑天鹅》的时候就有这种体验,刚开始读的时候,会看到塔勒布旁征博引,文中充斥着我不懂的金融和哲学知识,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到了证实谬误和叙述谬误等内容,我才算是抓住了主题。等到读第二遍的时候,我对主脉络的把握已经比较清晰了。
以上就是检视阅读的方法和作用。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不死磕不罢休的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就是以全盘、完整、深入的方式阅读一本书。它的目标,是要把一本书读到成为我们自己为止。因此是一种要求较高、同时也相当耗时的阅读方法。
但不管怎样,经历过一次对真正值得研读的好书的分析阅读,我们的理解力和认知水平,肯定会跃迁到一个更高的台阶。等你回过头来阅读难度稍低的书,就会有一种降维打击的感觉。
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整理大纲、诠释意图和做出评述。在开始分析阅读之前,我们还要先确认,这本书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和主题。这样我们的阅读就有一个比较清晰、准确的方向。
现在来看第一阶段,整理大纲。每一本书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也就是这本书的基本架构。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要用X光般的透视眼来找出这个骨架。
首先要做的是,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尽量用最精简的语句指出这本书的主旨所在。
然后,把重要的部分列举出来,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形成一个框架。
有时候作者会在前言对书本的架构作出说明,或者其目录就是一个清晰的大纲,但你也应该亲自动手,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大纲。一来作者也有出错的可能,二来你自己亲手整理的东西,往往更为适合你。
再来看第二阶段,诠释意图。这里包含了三个要素:关键字,重点句和基本论述。
首先,我们要善于找出文中的关键字,并与作者达成共识。要知道,语言文字并不是单一、高效的沟通方式,一个字可能有多种词义,遣词造句也会有含糊不清的地方。
即使是在同一本书里,同一个字或词语在不同的位置上,可能会表达不太一样的涵义。所以,一定要通过联系上下文已经弄懂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你不懂的这个字的意思。
然后,把文中的重点句子标注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这个主旨,往往是一个知识或一个观点,是作者在表达他对某件事的判断,他断言某件事情是真的,或者认为某件事情是假的。
判断你是否懂得了一个句子的主旨,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你不能只是直接重复这句话,或者把它直译成另一种语言。
比如说这句话:除了实际存在的事物,没有任何东西能发生作用。你把它直译成英语并不能说明你读懂了它。但你可以这样说:如果某个东西不存在,就不能有任何作用。
你还能通过在现实生活中找出相关例证的方式来理解这句话,比如说:仅仅靠可能有的积蓄,你的存款账目是无法增长的。
最后,从句子的关联中,设法建构出作者的基本论述。如果书中有一个段落给出了作者的论述,那就直接把它提取出来。但往往很难遇到这种情况。这时候,我们就要通过找准重点句,把它们连结起来,形成一个论述。
完成了这一步,你就基本上可以说,你读懂了这本书。
但你作为一个读者的使命还没结束。你还需要完成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做出评述。在做这件事情之前,你得先确认清楚,你已完成了整本书的大纲架构,已诠释过整本书的内容和意图,否则就不要轻易批评。
要评价一本书的内容是否存在不足,有四个思考方向: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证明作者不合逻辑;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以上就是分析阅读的核心方法。在开始分析阅读之前,要先判断眼前这本书是否值得你花心力精读,毕竟有更多的书只要浏览一下就行了。
主题阅读
最后来看主题阅读。
在做主题阅读时,我们会从一个主题或问题出发,读很多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架构出一个主题分析。
人的大脑天生不适合深入学习,如果只是别人把关键的知识说给你听,你很难真正把它消化掉。这就是为什么听了那么多书,却用不起来的原因。
但人脑擅长找不同,找联系。如果有大量的知识被摄入你的大脑,并且知识之间隔得比较近,你就会自动脑补,把它们连结在一起。
这就是主题阅读的优势所在。对某一个主题感兴趣,就去密集阅读几本相关的书。它是了解一个领域,或弄清一个问题的最佳阅读方式。
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是要提出主题,列出书单。这两点不完全是一前一后发生的。
先来讲提出主题这点。一般来说,我们是心中有了一个想要研究的问题,才会想去搜索一系列相关的书籍。但并不意味着拿出了一个主题,它就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能会在搜索书籍,甚至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真正要研究的主题。
比如说,你想研究“学习”这个主题。在搜索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关于学习的书籍很多,有讲应试技巧的,有讲自学方法的,有研究学习行为的脑科学基础的,甚至有探讨教育问题的,等等。如果要把这些全部研究一遍,可能要穷尽你毕生的精力。
因此,你需要先广泛粗略了解,然后缩小范围,找准真正需要研究的那个主题。
再来看列出书单这点。搜索书单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请教专业人士,上网搜索推荐书单,翻阅某本相关的书里面的推荐书目……列出初步书单以后,你要去检视你书单上的所有书。注意是要用检视阅读的方法,而不是分析阅读。
对书单上的书进行通览式的检视阅读,一来可以让你对研究主题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二来它会简化你的书目到一个合理的程度。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启动主题阅读了。在主题阅读中一共有四个步骤。
步骤一,找到相关章节。主题阅读,是以“主题”为中心,而不是以“书”为中心。你所选择的书,不太可能全本都与你关心的主题相关。要聚焦在那些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章节。
步骤二,统一认知。不同的书和作者,会有他自身的一套词汇体系,对于同一个主题,他们不可能每个人都用同样的字眼。要把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识别出来,整合统一进你的认知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步骤三,界定议题。对于我们要探讨的问题,要把每个作者的意见和观点陈列出来,界定主要和次要的议题。如果说步骤二是对关键字进行统一,那么步骤三就是对主旨进行统一。
步骤四,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前面三个步骤,都是在回答一个问题:我们在谈什么,又是如何谈的?到了这一步,就应该问:这是正确的吗?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主题阅读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但我们还不至于要对它望而却步。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确定阅读的强度和深度。毕竟,主题阅读的意义不在于让我们成为专家,而在于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最后,我们来锤炼一下:真正的阅读,不能只为读而读,而是要有目的性和主动性,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都要想一个问题:它跟我有什么关系?让自身和书本连结起来。
刚才介绍了三种最主要的阅读方法,现在回顾一下:
1、检视阅读——有系统地略读一本书,在整体上粗略把握这本书的内容,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精读;另外,在读一本难度很大的书的时候,第一遍阅读一定要快速,并且一气呵成,为后面的重读作铺垫。
2、分析阅读——全面、完整地阅读一本书,整理出书本大纲,诠释清楚作者的主旨和意图,以及对这本书做出中肯的评述。
3、主题阅读——围绕一个主题,列出书单,研读多本相关书籍,形成主题分析报告,从而解决问题。
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但还有一条更为便捷的路径。那就是,掌握阅读的技巧,让书本和我们自身,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
千锤百炼,专业说书
你负责秒懂,我负责锤炼
带你用理工科思维看世界
因为阅读,所以优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