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共读第三十五天

《论语》共读第三十五天

作者: 清风明月无须等 | 来源:发表于2023-08-08 09:03 被阅读0次

这一段睡得时间比较长,但是睡眠质量不太高,感觉开始做梦了,记着前一段睡得时间不长,睡眠质量特别高,不做梦,早起就特别清醒。这是不是心又出问题了,私心杂念多了,不纯净了呢?修心,让心静下来。今早醒后,心里开始默念四句箴言,期待这一天更加美好!

先把原文自读了三遍,感觉不像以前那样专注了,读着读着就有些分心了(看来真的该静心了。),进入会议室时,大家已经开始了,轮到自己读时就跟上,间隙就看看李泽厚老师对这一章的注释。

志新学姐分享时,说了对昨天问题的思考,从公西华的“非为能之,愿学焉!“这句话看出公是很谦虚的,从而说明,孔子是说他太谦虚了,而不是相反。这时,我又说了自己的思考,我是从“小“字入手,揣摩孔子是顺着公西华说的,所以赞同新学姐的解释。经过这样辨析,大家理解更深刻了。这就是共读意义所在。

新学姐分享了她所认为的孔子,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孔子是古板的老学究,这源于宋明理学对孔子诠释,其实真正的孔子是很活泼的一个人,比如孔子在家闲居时,“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和我们一样,在家里穿着休闲服,从容自在的。

其实在最开始时,我也是很反感孔子的,别说实践《论语》中的言行了,就是读都是耐着性子读的,从内心抵抗那些礼节,认为那些所谓的礼,就是迂腐的繁文缛节。可是又有些人在不断宣扬《论语》,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什么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等等,禁不住又开始读。随着阅读的深入,才慢慢改变对孔子的印象,首先不反感了,有了更多的好奇。

向学姐分享了第三则,“仁者,其言也訒。“并进行了自我反省,以后要谨言慎行。并且问了第六则“子张问明“一则中的两个“不行焉“有什么不同。

我从第三则看到的是,对于儒家来说,言与行是一样的,就像“知行为一“一样,知就是行,行代表着知。言就是行,行就是言,因为这两者表达形式不同而有分别,两者背后都统一于心,所以说谨言慎行,不如从修心开始,修好了心,言行自然就好了。这就是四部曲中说的,从事改不如从心上修,心上修是垂直攀登,是从根本上做。

对于第六则,我理解的是,子张问明,其中的明,就是心里明,不惑,不被外界带偏,不受环境影响和左右。我们一般对疾言厉色是有觉察的,而对那些浸润之谮,之愬,往往觉知不明显,但是这些就像蚁穴会毁坏千里之堤的呀。所以一定要打开良知的雷达,敏锐地扫描,对于不好的,哪怕是很细小,也要不行,这才是明,也唯有这样才能行稳致远啊。我们对于环境可能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能让自己内心明澈,从而独善其身。同时,我们不要成为那些谮和愬。所以就想英学姐所分享的,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敏学姐分享了学习的整体感受,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更有知识。就像稻盛和夫所说,让人生谢幕之时比开场之时更高尚一点。这时,不知怎的,我就忽然想到,作为老师,我能教给孩子什么?我现在拥有什么?

有位学姐分享了第五则,司马牛之忧。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就是说,命与天都是我们所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但是,“君子敬而不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也就是说,纵然客观如此,但是我还可以改变,专注于自己能改变,去修德,为仁(为仁由己,没有人会挡住你。),万物一体,天下一家,何患无兄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共读第三十五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sn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