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到底要不要留在一线城市。刚毕业时,我们十个同学因为学长回学校校招,一起去了深圳,那时的我们傻得可爱,白纸一样的人生。随波逐流,对人生没有任何规划,也不知道何为规划,只要不饿死就觉得是最大的幸福了。
在深圳两年,换了三份工作,后来被第三个公司派往上海筹建子公司。二十年前的深圳,给我的印象最深是暂住证和台风。暂住证是个宝,走到哪儿都离不了。其他的,我没有任何感觉来评判这个城市的好与坏。一起去深圳的同学大都回老家去了,都去了三四线城市,我不知道他们后来的生活怎么样?也许很好的。
2003年,我来到上海已经两年了,体验过两种不同城市的生活,不论在哪里都只为活着,未给我心中留下任何波澜。但那年从开年就那么不平静,从年初的雪灾,再到后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非典。不平顺的一年,也为我的迷茫蒙上了霜。不知道我要干什么?非典时冷清的街道,总给人一种悲凉感觉。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回家。
做好决定,开始辞职,把我唯一值钱的财产——长虹电视机快递回家。打包好衣服等物品,我就带上行囊上路了。火车需要三十六个小时的路程,一路上我都比较兴奋。想到未来的路要与家乡相伴了,不会再像一个人漂泊这么孤单。未来一定很美好。
回到家的开始几天还比较兴奋,邻居阿姨叔叔婶婶们都来找我聊聊天,远道而来,别人都把你当做客人了。可是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发现自己更加空虚迷茫,比之前更没了方向,以前的目标是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让自己好好活着,回到家连这唯一的希望也消失了。并且在家里的人情世故特别多,每天应接不暇。像我这样不善言辞的人,一不小心就说错话得罪人了,还是赶紧逃吧。
就这样,在家呆了一个月,我又逃回到了上海。一比较我就发现上海、深圳有许多优势。你不管多辛苦,只要一心一意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就好了。付出和得到成正比,不用每天应付七大姑八大姨。上班就上班,下班时间属于自己。
相比家里的资源,大城市比小地方强大多,工作之余,你想要学习各种技能、知识、本领,你能想到的总是能找到相匹配的资源。小地方想报名考个试还得舟车劳顿,一趟一趟辗转到别人的城市,比如说当地的省会城市。
再者大城市高校众多 ,想学习可以到高校的自习室,可以常常跟这些青春活力的孩子们呆在一起。思想不禁锢了解的信息就更前沿。在相同的条件下得到报酬的同时你会得到更多的信息。
在大城市,只要你不断努力,周围的人群也有别与小地方。如果呆在三四线城市,每天下班要面对的可能是更注重日常生活的家人邻居,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同化,就不会再有上进的动力。
于我而言,就算在大城市更加辛苦,我也愿意一直呆下去,不再逃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