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碎语——《论语》之从心所欲

碎语——《论语》之从心所欲

作者: 市井行走 | 来源:发表于2020-10-17 23:21 被阅读0次

            如今,孔子的头衔众多,有教育家、政治家,还有思想家,但没有哲学家。

            思想家和哲学家有多少的异同,我不太懂,即便查阅了资料,也是云里雾里。但孔子说的话,带有哲理,是可以深刻感受到的。

            哲学一词,应该是外来的。对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外国哲学家(或者思想家)中,我随意找了几个读了读他们的名言。

            叔本华:一个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尼采:白昼之光,岂止夜色之深。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相对而言,孔子更含蓄。

            或者引王国维的话说,一个是有我之境,一个是无我之境。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我更喜欢无我之境。

            延伸一些,中国古典诗词中,写流水东去的,不少。

            比如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如稼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前者还是有我了,后者更接近孔子的那句。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如此看来,孔子是不愿意预言未知之事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所以,七十而从心所欲,应该是他自己的感悟。

            孔子享年72岁,就是说,这段话是他快走到生命终点时留下,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孔子一生坎坷,但他一直都是在追求心中的美好,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懊恼,不沮丧,不放弃。

            在这一生中,他学了想学的,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并为之奋斗,逐渐解开了各种疑惑,探求天命所在,能分辨真假是非。到了最后,做到了从心所欲。

            在这一段话里,我读到的是一个人无比的自信。他过得很充实。

            “从心所欲”并不是毫无节制,“不逾矩”也不是强行给自己套上枷锁。

            这两个词连在一起,说明孔子已经到了一种境界,很自然的一言一行都已经达到了自己的要求,并不再需要像从前那样时刻警惕,提醒自己。

            这段话的中间那部分,被我们完整地继承了。只是意思变了,丢失了积极和自信。

            在听到有人说“三十而立”的时候,有一半情况是在感慨自己三十岁了一事无成。

            在听到有人说“四十不惑”的时候,有大多数情况是在感慨自己已经过了黄金年龄。

            在听到有人说“知天命”的时候,有绝大多数情况是在感慨自己该要退出拼搏的舞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碎语——《论语》之从心所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wf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