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①,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10.8: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②。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原 句 译 文
10.7 斋戒沐浴时,一定要穿布做的浴衣。斋戒时,一定改变平时的饮食,居住一定要改换卧室。
10.8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腐败发臭,鱼和肉腐烂,都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到该吃饭的时候,不吃。切割方式不得当的食物,不吃。没有与食物相对应的酱醋蘸料,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肉不得多于主食。只有酒不限量,但不能喝到神志昏乱的地步。市集上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每顿饭都要有生姜做点缀,但不能多吃。
精 华 解 读
必有明衣:日本“浴衣”的来源在这里
“明衣”的释义有很多,一说为洗澡后更换的干净内衣;一说为“浴衣”,即专门为斋戒沐浴而准备的衣服。日语当中也有“浴衣”(ゆかた)一词,即布料轻薄、款式简约的夏季和服。如果夏天去日本游玩,在街上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女生身着各色浴衣去观赏花火大会或其他“夏日祭”的活动。浴衣在刚传入日本时,其实也是贵族入浴时专用的衣服。到了江户时代后期,澡堂文化逐渐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浴衣也就渐渐走出浴室,变为外出时也可穿着的轻便服装。保留至今,浴衣就成了日本夏日街头独特而靓丽的风景。
食不厌精:讲究饮食是为了食品安全
本节课的内容可能会让你感慨:孔子也太讲究饮食了吧?但你要知道孔子讲究的背后原因:古时生产力不发达,不管是贮藏食物还是为食物灭菌的条件都是有限的。如果因为饮食不当而生病,医疗条件也有限,人们很可能会丧命于此。所以孔子看似“挑挑拣拣”,实则是重视食品安全、重视人身安全的体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