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的女子如烟,却个个分明夺目,为他们立传,解读红楼痴客泪。
高一11班 作品展

再读薛宝钗
李雨芯
初读薛宝钗,我深深被她的落落大方所震撼。她是明媚春光中扑蝶的活泼少女,是赛诗会上大放异彩的才女,是肤如凝脂的丰腴美女。她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大方得体。
再读薛宝钗,我不禁折服于她为人处事的心思缜密。
从身份上来看,宝钗的哥哥薛蟠过于无能,所以,宝钗身为妹妹不仅要经常帮哥哥收拾烂摊子,还要承担下许多本应由哥哥承担的家庭重担。因此,从书中对宝钗的处事的描绘来看,其老练程度使人无法相信这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是我们的同龄人。
宝钗的身上承担了太多太多,她是个极其现实的女孩子。这也是宝钗始终无法获得宝玉的心的原因。宝玉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厌恶现实的功名利禄。而宝钗与贾政一样,一心想让宝玉做官。宝钗渴望着名利。她一生中最耻辱的事应该是她进宫选妃没被选上。也正因这件事,在宝玉无心提起时,宝钗罕见地没有克制住自己,在大家面前生气了。
宝钗是那么聪明,她的心机有时重的出人意料。她在偷听别人说话时,暴露之际竟叫出了黛玉的名字,假装在找黛玉,成功将偷听之嫌转移给了黛玉,自己安然无恙。在这短短的几秒钟内,宝钗的反应竟是如此之快,将锅甩给了黛玉,折射出了宝钗心中其实并不喜欢黛玉,所以在危急之际潜意识本能地要嫁祸于黛玉。宝钗的心机,着实令人细思恐极。
宝钗处事的周密,也令人十分震惊。金钏儿投井自杀,王夫人心中充斥着无尽的愧疚。众所周知,宝钗一门心思要嫁给宝玉,所以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巴结未来婆婆的机会。王夫人心中的内疚其实藏得很深,而宝钗可以察觉得到,表明了她对事情真相的了如指掌,反映出这个女孩子察言观色的敏锐。她在王夫人最无助的时候,给王夫人送去安慰与意见,让王夫人渐渐平静,自然增加了不少印象分。谁又能不佩服宝钗处事的周密呢?
宝钗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她的身上,有着少女特有的气息,但也有着成人般的处事能力。金陵十二钗,心思最缜密的,要数薛宝钗。

每个角色都是动人的——论薛蟠
王艺芝
说实话,最开始读红楼梦,喜的便是金陵十二钗等人的风雅。我一个大俗人,不去看美人们喝酒饮茶弹琴作画吟诗放歌,看他们嬉笑打骂恩恩怨怨,看那些你爱我来我又爱他的情节,反要去看其他人等偷鸡摸狗吃喝嫖赌烧香拜佛么?只是越看越觉得小人物也有动人之处,索性不再纠结爱宝钗还是黛玉,写湘云还是探春,择了个不那么美的人来说一说。
薛蟠这个人,出看觉得他很坏。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只知道找漂亮女孩男孩,况且他还占了香菱。香菱命真薄啊,越怜香菱,便越恨薛蟠。可是薛蟠他又不是一味地坏,一味地俗,他竟也有可爱之处。譬如第二十五回,宝玉和熙凤发疯了,众人乱作一团。那么多人那么多种表现,曹公却在此时费笔墨写了薛蟠。于是我们就看到薛蟠这时“比诸人忙到十分了”。他第一个怕妈妈被人挤到了,又怕宝钗被人看到,又担心香菱被人占便宜,一下子看到了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看了真是好气又好笑,真真无可奈何。总说他让薛姨妈操心,可他对母亲竟是孝的;总在说宝姐姐怎么有这么个哥哥真是太不幸了,可薛蟠竟也会护着薛宝钗,像个哥哥的样子;他竟也会去担心香菱——但这绝不能说明他有多深情,因为他下一秒就被黛玉吸引住了。你或许觉得薛蟠是一个大俗人,例如他们一群子弟行酒令那回,薛蟠的没文化可是表现的很淋漓尽致了。但他也能写出“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这样的句子,正当你对他刮目相看之际,他下一句却俗的你恨不得拍死那个改观的自己。
所以说啊,这个人绝不是一个坏男孩,用曹公开端的说法就是:“未免溺爱纵容,至老大无成。”
很多时候薛蟠都被当做一个丑角看待,可我觉得,不值当。薛蟠这个人不是单纯的好人或坏人,雅人俗人,他是很生动的。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大部分人都处在之间的灰色地带,有过一念善,也有过一念恶,开过粗俗的玩笑也写过矫情的文字,只是我们没有像薛蟠一样,在那么个环境中长大,那么不懂事,那么不知事而已。所以我时常会假设,若是给我薛蟠拥有的那么多的财富会如何?若是让薛蟠父亲不死那么早,可对他严加教导,又会如何呢?
同理的还有贾瑞,他下流,是的,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对,全然不错。可当他将错误揽在自己身上,又高高兴兴地去赴约,完全没察觉到是凤姐在戏弄他时,你就觉得他又可怜又可爱了。贾瑞很天真,也很不堪,可造成这整个贾瑞的,并不是他本性如何如何不好。他不过也是红尘中,红搂中的一个痴人罢了。
一意孤行的恶或贯彻始终的善,固然吸引人且让人印象深刻,可打动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往往好坏各半,善良又糟糕,美丽又丑陋,在角落发光也在光芒聚焦处无处落脚。其实最动人的恰是极恶中那一点善,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也恰是极善中那一点恶。所以当贾瑞死时我们会不忍,当黛玉哭哭啼啼时会觉得不喜。
再次膜拜曹公笔力。

我想握住你的手——宝钗
王艺芝
那绛珠仙子见宝钗在默默葬着花,她便也默默地看着她,不妨宝钗突然喷出一口血,随后竟是栽在那花冢旁,绛珠仙子心内一惊,竟忘了自己还是个魂体,忙去搀她,想去握住她的手,可就像是之前无数次一样,她的手握不住她的手,也不能给她带来丝毫劝慰。
原来这绛珠仙子既魂归离恨天后,前尘往事便忘了大半,只记得自己终还了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她心内如释重负,每日只与警幻仙子等人嬉笑玩耍,而这一众仙子也怜绛珠此去还泪不易,更让着她些许。若如此下去,那繁华金陵城内的种种于这天上的绛珠仙子,也不过大梦一场。可不妨有一日,被绛珠仙子见到了那风月宝殿,进了那薄命司,翻阅了那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
绛珠仙子对警幻仙子道:“我已还了他的恩惠。可当初却是我们两个,勾得那么些人去了此案。我与他们之间还有恩怨,总想着去看上一眼才罢。”于是警幻仙子遂允了她去。可当日与她顽笑之诸人,要么已去,要么散落在各处,只剩了一个宝钗。绛珠仙子便终日游荡在她身旁,听着她的喜忧,看着她的哀乐。
宝姐姐似乎变了很多,又似乎还和从前一个样儿。自宝玉随一僧一道走后,王夫人大悲之下,又兼之年老,身体越发不成了,府内大事小事全交托到宝钗手中。宝钗素来机敏过人,进退合宜,纵使贾府不似之前那样善待下人,管得严了,责罚了下人们,下人也没有不服她的。
绛珠便会想起她与宝钗初识时,一直不大看的惯宝钗。她与宝钗,皆是姐妹中品貌上佳的,可她素爱使小性,嘴里常有刻薄字眼,而宝钗待人却和气,贾府上上下下竟没一个说她不好的。纵使她当日从未苛待下人为难过姐妹,但诸人看宝钗总比看他要好。她自然不服。因而不论旁人再怎么说宝钗好,她也只当宝钗心理藏奸。宝钗有时会握住她的手,亲切地唤她颦儿,她嘴上应着,却将手抽出。
当日之林黛玉,对薛宝钗,真不算好。宝钗被哥哥气哭,不安慰,反揶揄一句“哭出两缸泪来也治不好棒疮。”看见宝钗被宝玉奚落,不打圆场还准备“搭讪着取个笑”。可她以刻薄待她,她却以温和待她。
当初宝钗捉到黛玉读《西厢记》的把柄后,大可去大人处告她,就算退一步,也可当玩笑话一般说与姐妹听,来坏她的名声。可她没有。她只是引了她去私处谈,没有鄙夷,没有嘲讽,没有指责她不守女德,只是握着她的手,以一个姐姐的态度劝慰她:“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教导她不应看杂书,劝了她许多好话。她父母皆亡了,从未有人像宝姐姐一样,教导她。往日,竟是她错了。
后来宝姐姐说:“虽是玩笑话,却也是真话啊,只要我在这一日,便陪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烦恼,也只管告诉我,我能解,便帮你解一日。”从那之后,她便真的将宝钗当做了姐姐,她没有兄弟姐妹,宝姐姐的兄弟姐妹就是她的兄弟姐妹,没有母亲,便唤薛姨妈作母亲。她和她的手,常常交握在一起,她们之间有金兰之契,她们的心,也常常是一处的。
恍惚间,宝钗已被远远候着的下人扶了起来,她自嘲道:“今日原是芒种,想着若府中有花未葬,该有人觉得疼惜罢,故代她行此事。如今却污了这花,若让她知道,该又气了。”绛珠仙子愣愣地看着她。只听她又低低道,也不知道说给谁人听:“我想握住她的手,可我若握住,得被甩开了。”于是绛珠仙子忙去握,果然又抓了个空,黛玉于是看着自己的手,又看着宝钗以手帕掩面的手,竟痴痴地落了泪来。她为凡人时一生的泪水都给了贾宝玉,作为绛珠草化的仙子,她并无此水,此刻却不知为何,掉下一滴泪来。
不是的,宝姐姐,我想握住你的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