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走进北京,走进那段消逝的历史

走进北京,走进那段消逝的历史

作者: 蓝宁读书室 | 来源:发表于2017-01-22 18:35 被阅读100次

    说到北京,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记得小时候考试,关于北京,最顺嘴的正确答案就是,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是一个神秘、古老而又美丽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的立交桥,高耸的大楼,闪烁的霓虹,匆忙的人群,把人们带入一个喧嚣、沸腾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北京,那个古老的北京已经越来越模糊了。很多老北京的印象,我们只能从书籍和影视剧中去寻找。

    幸好,有人发明了照相机!也幸好,有人有兴趣、有机会走进老北京城,拍摄、记录下了1921年左右的北京,我们才有机会看到这套《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看到那时候的老北京城,北京城的城墙和城楼。

    这套书分上下两层,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老北京城的皇城及城门、城墙。这种真实最大的体现就是图片!全书五百多页,其中有三百多页是图片,共计五百张罕见的老北京建筑图片,也难怪这套书的副标题就是“老北京皇城写真全图”。

    抛开摄影技巧不谈,这些黑白图片从多个角度,多方面立体地展现了老北京当时的风貌。既有威严宏伟的紫禁城,风光秀美的三海宫殿及各式的亭台楼阁,美丽无比的夏宫,也有风格、作用不同的城墙和城门。有整体的全貌图,也有局部的细节图,有单个的事物,也有和周围事物融为一体的风俗图。作者会根据建筑的不同用途,采取不同的拍摄角度。比如,他在“北京外城门”这一节中就说过“我所拍摄的内城门照片主要是表现建筑造型,背景并不吸引人,但是,外城门的风景照,则刻意表达了一种城与景协调一致的印象,同时展示四周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如果你能注意这些,就很容易发现作者拍摄的重点。你甚至能从这些图片中找到和老北京小说中相对应的画面。比如,在下册书中有一张“东便门城外的骆驼”的图片,看后能使人迅速想到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圆明园烧毁前后的照片对比除了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外,更能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很多照片是1921年喜仁龙得到民国总统特许,在民国政府驻地中南海、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等地,并在溥仪的陪同下,进入故宫实地勘察和拍摄的。如今,这些建筑大多消失或改建,这些照片和记录成为老北京的独特见证。这些照片因为有了历史的厚度而让原本没有生命的建筑变得鲜活生动。这是很多中国人都不曾有过的机会。是啊,喜仁龙是瑞典人,一个西方人详细地拍下、纪录下了活生生的中国老北京。看到这些照片,再想想作者的国籍,谁的心里会没有感慨呢?

    除了照片以外,作者还参照马可·波罗游记、《顺天府志》等诸多历史文献,并结合自己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关于老北京的文字讲述。这些文字严谨、细致,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建筑研究的关心和热爱。相对于游记来说,喜仁龙的文字更周密、更客观。比如,作者在“北京内城墙垣外侧壁”一节中,就用很多客观、准确的数字记录了各个墩台的修筑年代和历史;相对于技术类文献来说,喜仁龙的文字更活泼,也带有一定的个人情感。比如,作者在讲述右安门的时候就很注意周边环境的描写,和城门的功能紧密结合,又与作者拍摄的意图相合。看书的时候,文字和照片结合着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这本书重点讲到了老北京的城门和城墙,作者认为“它们集中体现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特点”,这个点确实很独到,应该是专业建筑人士很感兴趣的。

    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中国建筑无疑是其中非常华美的一段乐章。老北京的很多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翻开这套书,看着这些文字和照片,仿佛走进了老北京,走进了那段缓慢、宁静的历史。如今,北京的很多老建筑都消失了,随着北京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北京还有什么建筑需要保护呢?我想,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老北京过去是什么样的,还引发我们不断思考北京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进北京,走进那段消逝的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yo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