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好声音的决赛(其实这一季我就只看了决赛),知道了旦增尼玛这个歌手。
听的第一首歌是《喜马拉雅的孩子谜一样的天边流浪记》,是个串烧歌曲,一半汉语一半藏语。
说实话,这种类型的歌平时我根本不会去听,就是现在,也不会单独搜出来戴个耳机来听。这种慢热、深情的歌,专门去听需要心很静才行。但在电视机前就不一样了,在无所事事的状态下,在舞台灯光、歌手动作、歌迷表情的渲染、衬托下,渐渐就听进去了。
我被他的深情震撼了。仿佛唱着唱着就要苦出声来,但没有哭腔,也没有眼泪。也看得出来,他并没有刻意煽情。他唱歌时,几乎全程闭眼,并不在意导师和观众的目光。专注,心无旁骛。不炫技,不装酷。很陶醉,又表现得很自然。
再看其他几位选手。感觉他们自己都没进入状态。要么炫技,要么装酷。目光游离,神情紧张。也看得出他们很认真,不过努力的方向在于怎么把歌唱好、唱对,唱出那个“范儿”——这其实也没多大问题,只是听他们的歌,听不到他们自己。
旦增尼玛不一样,他和自己的歌声融为了一体。显然,他不是为了唱而唱,他关注的点不在于“技”、“艺”,而是“情”。虽不是原创歌曲,但听他唱歌时,能明显感觉到他强烈的表达欲望。仿佛歌声讲述的就是自己的故事。
接着听了《念亲恩》,再对比其他几位选手的表现。知道他夺冠应该没多大悬念了。
声线、音色、歌曲本身的质量,这些音乐专业上的东西我不懂,但作为听众,好听、以及能拨动人的心弦是最重要的。那些“技”、“艺”,我们会感叹、赞美、崇拜,但不会因此而感动。而歌曲以及唱歌的人在极力表达的那种人内心深处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却很容易打动我们。
最终,他毫无悬念地夺冠了。在我看来是实至名归。
结束后,上网搜了一下,又听了他的《九月》,再次被打动。实在太好听了。其实《九月》我之前就听过周云蓬的原版,但听不太懂,毕竟无论是周云蓬、海子还是张慧生,他们的经历都和我大相径庭,所以很难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但旦增尼玛的演唱打动了我,再回过头去听原版,感觉也很好听。
给我的感觉,虽然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旦增尼玛的歌其实是唱给自己听的——他先感动了自己,再感动听众。
如果换个顺序,一心想感动听众,一味讨好,却自己都不知道在唱什么,那只会适得其反——但很多选手就是这么做的。
人心都是想通的,想感动别人,得先感动自己。
只要用心唱歌,哪怕闭着眼睛,哪怕只想唱给自己一个人听。听众也能理解你那份执着,和你心底最真挚的情感。
我是苏成,欢迎关注的我的微博:苏成suc。https://weibo.com/yangcimyname
微信公众号:苏成suc。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