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第一次参加W的会议,以往印象不错,但发现实际上还是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大多数销售出身的管理者,会把运营理解成为一个销售性窗口(或者是类销售型的运营),通过某种方式,立竿见影的把效果拉起来。从运营而言,反而忌讳这样,当你不具备传播的产品与基因时,过于凶猛的流量,只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更愿意把运营理解成一个大夫。望闻问诊,找到企业的原因,通过对症下药,调整,给企业的基底调好。
在企业能接受的程度上一点点去改变他,而不是一上来就一剂猛药,引起强烈的抗药性。
也不是胡乱的鸡血,鸡血反而会引起企业透支过猛,引来新的一轮虚弱。
2、
我们企业当前的问题:
a、开发产品时,缺少用户的参与感 。
小米这家公司,在开发产品的时候,会跟客户互动,让顾客决定接下来开发什么功能。无论是工程师,雷军本人,以及公司全员都会泡在论坛上,获取用户的反馈。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其实根本不够。(有我们的种子用户群吗? )
b、产品经理的失职。
产品经理是系统的主导人,更像是代孕机器,娃生下来,就是别人的。做B端的产品,应该跑在第一线与用户互动,而非由我们的线下运营把信息传递上来(信息损耗),而非在办公室里面。这种跟严苛的打卡文化有关,工作中打卡是首要遵守,工作成绩是其次。
C、缺乏的清晰的规划。
入职的时候,我问了W一个问题,什么叫工作做得好?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
新增,从日注册50到日注册100,工作算做得好吗?不算,即便是增加了100%又如何?
日活,如果通过美女相亲这种方式,把日活做起来了,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数据上去了,然并卵。
通过1天把数据拉上去,之后低位徘徊,对于我们这类to B的产品,我认为并无意议。
扎扎实实的做好数字化运营的功底,才是基本。
我们的boss要想清楚究竟想要什么? 是想要A 用户(流量思维),还是想要B成交(结果思维)?
想要的是B,盯着的是A。
建议看看吴明辉 混沌大学的课程。我们只不过是把一个传统企业数字化。
今天我们经历的,不过是所有传统企业中,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插曲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