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说“乐不思蜀”是大智若愚

为什么说“乐不思蜀”是大智若愚

作者: 星尘梦羽 | 来源:发表于2020-03-01 21:07 被阅读0次

    司马昭曾在一次宴席上故意安排了蜀地歌舞,并问刘禅是否想念蜀中的生活,依照刘禅和蜀中旧臣私下的商议,这时候刘禅应该表现出对巴蜀的思念之情,以期望魏王能够把刘禅放回巴蜀,然后再图复国。而刘禅的回答却是:此间乐,不思蜀也。成语“乐不思蜀”,即源于此。人们常通过这个故事实锤扶不起的阿斗是真的扶不起。

    而近年来越来越多人为阿斗平反,认为扶不起的阿斗其实是大智若愚,不仅不傻还十分仁厚,懂得体恤百姓。主要依据是:其一、他反对北伐,与民休息,若不是诸葛亮北伐之心过于坚定,他是不会同意的,因为北伐劳民伤财;其二、当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后,他依然稳坐龙椅数十年;其三、当魏军打到城下时,他没有负隅顽抗,主动出城投降,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城内百姓的生命安全;其四、“乐不思蜀”,很巧妙的避开了司马昭的试探,免于被加害。

    这几点看起来确实很不错,好像阿斗还有两把刷子,但是这样就能说他大智若愚了吗?这样就能推翻他扶不起的事实吗?显然证据是不充分的。

    不北伐是可以休养生息,偏安一隅,但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不北伐兴复汉室的旗号就失去了意义,当初靠这杆旗拉起来的人气将荡然无存,那些还在想着建功立业的热血将士也会寒了心。而且不北伐无异于坐以待毙,以蜀魏发展速度和实力对比,当魏国腾出手来,主动伐蜀的时候,蜀国将无招架之力。投降看似避免了战争,可以少点牺牲,但有时候牺牲可能更大,毕竟在古代,屠城是常有发生的。当魏军进到成都,既是对百姓再怎么克制,惊扰是免不了的。而最悲剧的是那些曾经积极伐魏的将士,他们的下场刘禅就没有考虑过吗?

    “乐不思蜀”,不管是有心也好无意也罢,他确实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这就算是智慧吧,也只能算是小聪明,掩盖不了他胸无大志,扶不起的事实。如果他扶得起,他主内,孔明主外,大事未必不能成。如果他扶得起,不会等到兵临城下才投降,应该早做好准备,僵持的时候谈判筹码明显更多。乐不思蜀,即使他有意为之,也只能证明他不笨,而不能证明他有大智慧。无能的帽子他摘不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说“乐不思蜀”是大智若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ef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