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修己身,暂且小记当下的理解,方便未来回读增进,“温故而知新”。今分享于个人公众号,笔者王升请你多多指教。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离我们远吗?我要她,她就来了。】
孟武伯曾经问孔子的几个弟子是否符合仁,孔子都用“不知其仁”来回答。孔子说: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子路、冉求、公西华算是孔子弟子中比较出众的,他们都称不上仁,说明仁很难达到,但是孔子又说他想要,仁就来了,似乎仁也是很容易做到,两者矛盾吗?
并不矛盾,孔子夸颜回是“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可见仁并不难,难在坚持,能保持三个月就算得上优秀,值得学习。佛法中也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杀人如麻的恶人能放下手中的刀,那一刻,佛就在他心中,他也抵达了佛陀般善的境界。仁也是一种向善的状态,一个人正念突起,决定做一个仁爱、正义的好人,那一刻就是“欲仁,斯仁至”。孔子还说过:“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志向为仁,就不会做恶事,说明想要做就能做得到,但是想到和做到的中间,是靠时间衡量,敦促自己及时反馈的去坚持,达到知行合一,仁就来了。就像一行禅师教我们要时刻关注当下,保持正念,即使是喝一口茶的几秒钟,正念就能使人明净、轻松、愉悦,这就是想到和做到的精妙之处。
研究表明,人平均一天大约要做35000个决定,而一天只有24小时,所以很多决定的念头完全是一闪而过,这一刹那的结果就是做与不做某件事。当这一秒决定放下手机,好好陪陪家人、孩子,然后跟着这个念头真的去做,哪怕只是10分钟,但也是想和做实现了统一,只是没有延续保持。仁也是如此,和老子的“道”一样,既简单又难,简单在想要就能成,难在一直做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