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出来了,我省的分数线明显有所下降,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此,并没有任何意外的感觉。
疫情三年,网课三年。这一届学生的学习早已离不开电子产品,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一机在手,天下我有。”不是广告语,而是生活。在网课的感召下,这一届高中学生人手一机已是定局,有了手机,学习中再也没有了问题。遇到不会的题上网一搜,答案一清二楚,想抄那种解题方法就抄那种,如此学习方式,和谈扎实呢?毕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自律,科学的运用手机,如此以来成绩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学习不是孩子自己的事,而是一个家庭的事。苦读十几年,陪读十几年,孩子的成绩或高或低,多几分少几分,或喜或忧,家长比孩子愈盛。
而作为家无考生的局外人,在这几天,该如何对待?
在传统的观念里,和以往的惯性思维里,亲友间有孩子高考,成绩出来后照例是要问一下,表示关切的。现在的人却不同,越来越多的人更在乎脸面,美其名曰:“幸福”。贸然去打问别人的成绩会被人视为打扰“幸福”的行为。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同事的孩子参加高考那年,成绩出来时,我念及平日关系不错,发信息问询表示关切之意,谁知人家根本没有回复我也就算了,还拉黑了我。也算是自讨了个无趣。从此再也不会贸然打问别人的成绩了,包括自己学生平日在公立学校的成绩,我也从不打问,除非学生主动愿意和我说。
学会为他人真心喝彩,学会为别人默默祝福!但不要乱用你的怜悯和关心,轻易打探他人的分数,也许你的看似好心,正在打扰别人的幸福!
干教育培训十多年,发现在对待教育的问题上有个尤为突出的变化,就是很多家长重视脸面,又说“尊严”胜过成绩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考试后,老师公布成绩,孩子没考好的家长,会说老师伤了孩子的自尊,没有师德。
这学期我接的班里有个小女孩,开学来一直拿个手机,交来的作业和答案完全一致也就算了,关键是这个女孩拿着手机上课时一直聊天,看视频。结果毫无例外小女孩期中考试成绩并不突出,据说是下降了。为此小女孩妈妈打电话给我,言语很不友好,颇有兴师问罪之意。无奈我只好提到手机之事,谁知家长对给孩子配备手机之事,说的振振有词,并且一直强调自家孩子一直很优秀,一直很自律,配了手机是为了方便和家长联系,并肯定的说不会影响学习。言下之意,就是我这个老师不负责任,没有教好孩子,把一个学霸耽误成了学渣,老实说家长的话让我心里很不舒服。
女孩至于以前有多优秀,我不知道,但如今的女孩在我看来也就是一普通学生,至于女孩是否自律,不是家长说自律就自律的,一个上课都要拿出手机聊天的孩子,何来的自律?
为此我最近一直在反思,到底是疫情影响了高考的成绩,还是手机?
答案是两者都有,疫情三年,高分的学生照样有。智能手机在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困扰。
前几天和一个家长聊天,她说在她看来小学生的学习,随便是个老师应该都能教好,毕竟这个时代大多家长自己辅导小学也是绰绰有余的。我听了,嘴上没有说啥,心里却不由嘀咕起来:“小学的课真的有那么好辅导吗?”在我看来,当从大学毕业以后,再回头看小学的课程,才发现小学的知识面其实更琐碎。而当从学生变成一个老师后,才发现,学好一门课要比教好一门课容易得多,尤其自己从事了小学课程的教学后,才发现小学课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教学。
做了老师以后,对家庭教育更有了深刻的教训。如果说学校教育可以教授孩子知识,那么家庭教育传达给孩子的应该是对知识的看法,一个对知识没有敬畏心的家庭是培养不出来优秀的学生的。我教过的学生中,越是成绩好的学生,家长对老师的态度越是客气,越是成绩差的学生,家长对老师的态度越是不堪,尽管老师通常对成绩差的学生付出的精力,时间其实更多,通常成绩差的学生家长都会无视老师的付出,只会关注老师对自家孩子的严格。
无疑教育越来越异化了,这和每个家庭对教育的态度完全有关。高考成绩出来,如果你不了解别人孩子的学习情况,就不要贸然去打问成绩了,即使我确实挺关心也一样。
听过这样一句话,“并不是每一条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阈值,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若用自己的经验随意去评价他人的生活,只会给彼此带来麻烦和困扰。
不轻易评价别人的人生,是对别人的尊重,也能反映出自己的修养。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姑娘带着母亲去旅行,担心母亲坐飞机不习惯,她综合考虑后选择了火车卧铺,既方便照顾母亲,还能带母亲欣赏途中风景。这是她和母亲的第一次长途旅行,两人都格外开心。
母亲在微信群里和人分享这份喜悦,有位亲戚知道后,嘲讽地说:“你们怎么不坐飞机去呢?坐火车要坐好几天,多累啊!”母亲连忙解释,说自己年纪大了,害怕坐飞机。但对方并没有听进去,自顾自地说起自己坐飞机的体验,还一个劲儿劝说她们坐飞机。
母亲看着手机,沉默许久。后来在旅行途中,母亲也不怎么说话,眼睛一直盯着窗外看。原本期待已久的旅行,笼上了一丝阴霾。直到快下车的时候,母亲才突然试探性地问女儿:“假如我想坐飞机去旅行,你会同意吗?”女儿立马点点头,母亲这才释然地笑了。
这个故事对我影响一直很深,因为我就是喜欢坐卧铺的母亲,我喜欢坐在卧铺上一路看书看风景听广播,尽管女儿多次建议让我坐飞机出行,除非确实赶时间,我都不会同意。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有时一个人脱口而出的话语,在不经意间就会打扰到别人的幸福。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
还有一位网友分享过他的经历。他自幼在小地方长大,很多东西都没见过。上大学后,第一次和朋友去吃烤鸭,他直接吃起了面皮,当时很多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有一个朋友开口说道:“你也喜欢只吃面皮吗?我也喜欢单吃面皮。”说着,直接夹起一张面皮塞进嘴里。随后,那个朋友又拿起一张面皮,将黄瓜、大葱、蘸酱和烤鸭包在面皮里,默默地给他演示了一遍正确吃法。
这个分享让我想起刚上大学时第一次吃麻辣烫的情景,我因为不会点菜,被同学嘲笑的样子此生都令我难忘,但那位替我解围的同学也成了我心底最柔软的记忆。人生路漫漫,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无助、尴尬的时刻,但也总会有那么一盏灯悄悄温暖我们的心。那些不动声色的关心,才是最高级的善良。
不要打扰他人的幸福,因为幸福也是一个人的隐私。因为出生、教育、背景的不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肯定会不尽相同,没有必要统一,也很难统一。人生没有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暖自知,犹如饮水一般。
拥有幸福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能力,不打扰别人的幸福更是一种超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