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成优势计划《刻意练习》第四天阅读任务,并作整理(将其中的各类例子统一都改为教育去思考)。前三天是理论,今天是实践举例:
一、阿特·图若克,根据“走出舒适区”和“强调反馈”等概念,提出工作中应避免的三种错误想法:
第一种错误想法是认为人的能力是有局限性的,遇到困难会去想“我不能”或“我做不到”,事实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获得长足进步;
第二种错误想法是,长时间做某事一定会更加擅长,实际上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重复做事,不仅不太可能进步,反而会倒退;
第三种错误想法是,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提高,但事实上,如果不以特定方式进行专门练习,即使很努力,也不一定会提高。
图若克还提出了一种在工作中应用刻意练习的方法,即“边干边学”。必须制订出方法,将刻意练习融入到普通活动中去。
二、由于无法获得有效反馈,也就无从知道自己哪里存在问题,自然也无法进行针对性训练。所以要创建有反馈的训练工具,比如创建图片库等。
三、传统教育的失败。
发展专业技能的传统方法是传授知识,而刻意练习强调的则是技能训练。站在讲台上向一大群人宣讲知识,显然比创造条件、帮助人们通过刻意练习提高技能要简单得多。
传统的教育中,学生耗费多年时间用于学习知识,直到他们从学院毕业开始实习、在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下成为教师,才开始提升自己的技能。而当他们的实习期结束、作为正式教师开始工作后,技能的提升几乎已经终止了。
推测:新近毕业的师范生在学校里掌握了较新的知识与培训,而已工作多年的老师却无法从工作本身提高专业技能。 那么工作后的继续教育呢?有许多老师为了了解最新的技术和思想,不停地参加行业大会、研讨会等。
人们似乎有一种默认的观念:只要告诉老师一些新知识和技术,他们就自然而然会使用了。
强调知识忽略技能这个现象,在各类教育中亦是如此。重视知识传授并没有错,忽略技能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这种教育使得大学生进入职场后,发现学无可用,他们仍然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提升工作技能。我们要明白,现在应该思考“如何改进技能”,而非“如何积累知识”。 四、最重要的是人们能做什么,而不是人们知道什么。
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训练老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一) 辨认专家
(二)即时反馈
为什么经验丰富的老师技能水平更高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老师在每次上课都能够获得某些反馈:如果讲课不当,则可能效果很差;如果讲课得法也有反馈。
(三)杰出老师的心理表征 由于上课中总是会有一些事先没想到的状况出现,因此老师一般不太可能按照某种固定的基本模式来完成上课。他们必须建立起对整堂课的详细预演流程,在讲课过程中仔细观察,及时发现不同寻常的情况,并临场应变,调整上课方案。因此,帮助老师通过训练建立更高效的心理表征,对提高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五、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
(一)找位好导师
放弃大班教学,转而参加个人训练课。一对一教学固然是昂贵的,但是参加团体课或者仅仅从网站视频上学习很有局限性。 首先,有一些细微的错误无法被纠正。
其次,在学习早期,由于学习者自己尚未建立起正确的心理表征,由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监督和纠正是非常必要的。
关于如何找到一位好导师,有几条建议:
a.好的导师不一定是行业最出色的人,但要比学员高一个水准;
b.导师应具有一些教学经验,有许多人成绩突出却不擅长教导学员;了解该导师收到的学员评价,其中注意忽略那些因为外表或性格而得到的评价,关注那些指导学员克服困难而获得的评价;
d.关注导师帮助学员建立心理表征的有效性,即观察和反馈能力;
e.最后,当你的水平在某位导师手下已无法再提高时,及时替换水平更高的导师。
(二)保持专注和投入
可以走神的,并不是练习。练习需要制定清晰的提高目标,并且根据实际进步情况不断做调整,在此过程中,学员是不会太轻松以至于走神的。
玩几局,并不会让你的水平提高;你只有在背后花费时间单独练习,努力复刻成绩最好时的动作,一遍又一遍,直到将这些动作“刻进”你的心理表征中,你才能够获得提高。
如果你走神,或者你觉得轻松愉快无拘无束,代表你正处于舒适区内,可能并不会进步。 专注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休息非常重要,因为专注的练习使人疲惫,以至于必须在练习的间隙抽空打个盹。
建议,那就是一开始练习时可以缩短练习的时间,如果你感到疲惫就停下来。事实上,制定明确的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全情专注,比较长时间部分专注要有效得多。
(三)没有导师怎么办?
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绝大多数技能的练习方法。选择相对靠谱的信息,逐一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举几个例子:
富兰克林如何培养写作技巧?根据富兰克林的自传,他童年接受过的教育有限,能保证他写出语义通顺的句子就不错了。但他却十分想写出《观察家》(一本高水平读物)上那样高质量的文章,于是自己想出了一系列办法提高写作水平。他挑选出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精读,等过一段时间自己对文章的词句忘得差不多、但仍然记得文章大意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重写一遍,写完之后再与原文进行对比,找出自己在遣词用句上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后来为了提高自己写文章的逻辑和结构设计能力,他先选择一篇文章,再拿出一些纸,将文章每句话的线索都记下来。他故意打乱这些线索的顺序,将它们放在一边。等到很长时间后,他已经忘掉这篇文章时,再拿出这些线索,将它们按照自己认为最符合逻辑的方式编排起来并重写文章。写完后再与原文对比,思考自己在整理文章思路、梳理逻辑上的不足。
第二个例子:学生如何通过看电影提高英语水平。有些学生可能会看很多英文电影来培养对英文的理解能力。但另一些学生找到了更好的办法:他们反复观看同一部电影,从一开始看字幕理解剧情,到后来遮住字幕努力听懂剧情人物的对话。这种训练方式使得他们的英语理解能力提高得很快。
进行练习的三个要点:三个F,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纠正(Fix it)。
将你最终要达成的技能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进行反复练习,练习时做好记录,仔细分析自己的不足,然后想办法弥补不足。
刻意练习不只针对那些从小训练的孩子,也针对任何年龄的大人;不只针对你认为自己可能擅长的领域,也针对你认为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刻意练习针对每一个有梦想的人,无论你想的是学钢琴、写小说、编程、销售技能还是其他。
记录,是为了反思;
反思,是为了进步。
2.看《细说汉字》23页,看完“贝”“殳”“水” “収”部。这个“収”其实可以归为“手”部。
3.听马玲老师微课《除夕》,推荐至班级群,主要是让家长孩子们有个诗意生活的意识。
4.班级群发布挑战任务。过年了,减了两项。目的是引导家长孩子关注生活。
5.收拾好物品,一家人回孩子爷爷奶奶家吃团圆饭,全家欢聚,随心交流,婆婆什么都准备得充分,无需我们帮忙。我与儿子一人一本书,空闲时还看了会儿书。
6.读随笔组共读书《教师如何写教育叙事》专题三。教育叙事的写作方法。整理如下,作者这里其实讲了三个问题:
一、怎么样算是一篇完整优秀的教育叙事 据作者观点,教育叙事是用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的。
(一)所以一篇完整的叙事包括如下基本框架:
1.交代问题产生的背景;
2.描述问题情境,凸显问题交点或矛盾冲突。
3.描述问题解决的结果。
(二)所以一篇优秀完整的教育叙事的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将书中的四点归结为三点。)
1.事件真实
2.描述的情境有意义,抒发了独到的思考(即揭示了一个普通的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现象中大家都没想到的问题),叙述的问题对他人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3.思路清晰,细节生动,心理刻画细腻,凸显冲突。
二、怎样能写出一篇优秀完整的教育叙事:
(一)收集有价值的事件
作者说首先你应该练就一双发现的慧眼,找出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价值的事件来写。具体来说这些事件必须有典型性,蕴含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对改进教学和教师成长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练就一双慧眼呢?我想你要在那么多琐碎繁多的事件中找出典型性的,必须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吧,那么平时应该爱思考吧,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那么,你得不停地学习才能提思维品质吧,而且你得有符合教学规律的理念,形成一定的教学思想,写出的东西能蕴含这些,对改进教学与自身或他人的成长才有启迪作用吧,而这些都得不停地学习和实践,这些都需要时间吧,所以还得学习如何科学自我管理,提高做事效率吧,离写出优秀的教育叙事我还差得远,所以我现在只能将写叙事当作练习之一,而且与学习、实践、生活一起修炼。)
(二)确立鲜明的主题
1.写作中注意:这个主题不能直接讲出来,而是巧妙地隐藏在教肓叙事之中。(也不一定吧,最后点题的好叙事也是有的)
2.如何选择并确立主题?
作者说要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具体可从两个角度探讨:
(1)以小见大。可以选一件小事,但背后的主题不能小。主题可以从“新课程理念、心理规律、学习规律、教学规律的运用或发现”等容易切入、有普遍性的方面来确定。
(2)提练出不只一个主题时。要甄选,选出“能够反映当前教育教学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的来进行书写。
(三)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组织好来书写。
注意三点:1.要选择凸显主题的事件。
2.分析事件,确定叙述时的取舍及详略。(这个需要长期的思维训练)
3.为了使得故事引人入胜。还要注意:
(1)安排合适的叙述的方法。
(2)讲究文笔的清新优美。
(知道这些有用吗,谁不想文笔清新优美?那是浸润多少优秀作品自然流淌出来的写作风格,所以,阅读阅读还是阅读)
(四)分析思考
应回到事情的基本层面(即普遍性)去分析思考探讨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不能仅限于个别情境或特殊问题,或陷于细节、技巧的追索。
进行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就事论理。(观点自然而然融会其中)
2.把握好立意。(如素质教育、创新精神等)
3.实事求是。(不讲空洞大道理,不抄录理论)
4.突出重点。
5.分析要有充分的论据支持。
6.分析要独到深入。
作者最后提醒我们注意:思想要大于事件。在教育叙事中,思想为王。(质胜于文,然后文质彬彬)
(作者也说了这样的分析能力需要通过长期的磨炼才能掌握,那么如何磨炼呢,作者没说,根本问题不解决,如何提高,如果不提高,我们写再多也只能在原地打转。)
三、一篇优秀完整的教育叙事你适宜采用哪种方式:(根据专题一中作者的观点,其实不管哪种,都有议论甚至抒情的成分,只是白描式偏少,后一种偏多而已吧。)
(一)白描式
(二)夹叙夹议式
(三)其他
(注意到没,这里作者又换了个词:方法。你说他想说的到底是方式还是方法,如果是方式,那是风格问题,如果是方法,那又是方法论问题了……)
我的想法:这就像我们教孩子写作文一样,孩子作文写得好不好,其实与你这样讲关系很小。当然点播下是有点作用的,但得在孩子海量阅读和大量自由写作之上。而且孩子写作的深度与高度还得有高手老师引领。
至于我们老师,我想写出好叙事,必须过好教育生活,真心投入,真心教研,为解决一个个面临的教育困境而辗转反侧,念兹在兹,去读书去实践,如琢如磨,心里有书写的欲望,才会写出有价值的东西。在我心里,是行动第一,书写第二,书写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再说说这部分案例,这本书的案例确实都选得挺好的,能让人有所启发。
(1)《让蛋宝宝浮起来》,可以看出,投放给孩子的材料要多元化,有的放矢,为幼儿独特的思考提供机会。
(2)《教育有梦》更让人警醒,我们老师的教育观念,对教育的目的理解,老师的影响力是多么重要,所以,老师的学习、专业成长是多么重要。这个案例作者王俊鹏的许多话说得好:“如果经过我们这些辛勤园丁的调教,使得祖国的花朵都变得垂头丧气,没了自信,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罪过。”“乐观自信的健康人格,远比知识技能来得重要。”
看了这个案例,以后要常自问:我每天所为有没有使一些孩子失去最宝贵的东西:a.梦想和激情(现实、麻木、呆板);b.积极的态度(消极、沉默);c.学习的能力和习惯;d.活泼、开朗(封闭自己)
(3)《来,握个手吧!》从中看出,老师的幽默和应变能力很重要,否则有尊重学生,想与学生平等对话,效果也会打折扣的,这份智慧和豁达我们要努力修炼。
(4)《从“后进生”到“后劲生”》还是那个话题,想转化,必先帮他树立自尊和前进的目标和方向。这个老师的方法也值得学习,为预防他反复,找了个帮扶团队,从各个方面负责,并随时反馈跟进,这就叫高期待,细跟进。最后这个老师总结得也好:要对后进生进行全面的观察与了解,努力寻找和挖掘他们身上潜在的闪光点和上进的火花,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要耐心再耐心,细致再细致。过程中会遇挫折,但还要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用爱心、耐心去呵护(再加一点,还要有智慧)。
(5)《爱的棒棒糖》这篇很美好,但人家有后的功夫你看不到。
(6)《一枝蓝色玫瑰》,这种教育的智慧也是要修炼,那种洒脱,一般老师做不到。
(7)《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高中的孩子没教过,很难评说。但我觉得高中不好教,尤其像案例中这样的班级,凭个文艺节目排练获奖就能转化,值得怀疑,除非他们各学科基础不差。所以,我们小学老师还是要放眼孩子一生,在起始阶段打好各项基础,不给初中高中阶段挖坑。
6.群挑战统计:
2018年2月15日星期四(寒假第十二天)
(1)挑战儿歌的有20人:季潇漫(还挑战除夕)、陈雨阳、陈翰轩(还挑战除夕)、姜晨(还挑战除夕)、凡嘉成、周子扬、周银森、唐萌、黄梓杨、陈优、征李薇(还挑战除夕)、奚睿祺、蒋雨泽、李佳雯、潘同群(还补背搭积木)、刘庆荣(背的是腊月谣)孙兴云(还补背了昨天的)蒲雨萱(昨天的已补登记)王美琪(还补背鸡妈妈数小鸡、搭积木、小猴子、小手的话、)柏文军
(2)读报读书的10人:季潇漫(4本)、陈优(4本)、姜晨(2本)、凡嘉成(小巴掌童话3个故事)、李佳雯(2本)陈翰轩(小巴掌童话)陈雨阳(2本)蒲雨萱(小巴掌童话3个故事)柏文军(2本)周银森(3本)
(3)自己录制长文5人:陈优(要是你给小老鼠吃饼干、我不知道我是谁)、季潇漫(快递来了)、周子扬(好饿的小蛇、好饿的毛毛虫)、唐萌(艾玛遇见怪家伙)黄梓杨(五个甜蜜蜜的葡萄)
(4)练习口风琴的有10人:季潇漫、陈优、姜晨、李佳雯、凡嘉成、唐萌、陈翰轩、柏文军、孙兴云、周银森
(5)练字不要求仍有5人:唐萌、凡嘉成、陈翰轩、蒲雨萱、陈雨阳
(6)写绘的7人:季潇漫、陈优、凡嘉成、姜晨、陈翰轩、征李薇、孙兴云
(7)写清单小结的有12人:季潇漫、凡嘉成、陈优、唐萌、姜晨、李佳雯、陈雨阳、陈翰轩、蒲雨萱、柏文军、孙兴云、周银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