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考》,终于落下了帷幕。这群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学生,顶着五十年一遇暴雨的冲击,在家长、学校、社会的帮助下,终于顺利地完成了高考。
剧中的高铭宇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自小父母双亡,和爷爷相依为命。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考一个好大学,让爷爷为他感到骄傲,报答一直帮助他的村民。为此,他每天学到深夜,甚至为了不打扰舍友睡觉,跑去还亮灯的水房里读书。在高考倒计时三十天冲刺大会上,他作为代表发言,他说:“高考就是一场人与人之间的比拼,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我天生就比别人慢一个身位,所以我必须更努力、更拼命、更快、更强,我才可以从村里冲到城市,从山上冲到海边,我才可以冲到所有人的前面,把那些看不起我的人通通甩到身后。”然而他的这番言论却引发了极大的争议,不懂他成长背景的网友们疯狂批评着他的偏激,认为他的功利性太强、学习目标不纯粹。俗话说:“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若经他人苦,未必有他善”这些网友们在评论批判时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一个贫困人家的孩子,如果不拼学习,还能拼什么?就像剧中王校长说的那样:“我当然知道高考不代表人生的全部,也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它依然是像高铭宇这样的孩子,向往美好生活的最好选择。”
是啊,对于普通人来说,家庭背景是无法改变的。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而有的人用了一辈子也到不了罗马。面对这种天差地别的距离,唯一能让你与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方法,就是读书。身为50.60.70的人,难道大部分不是通过读书而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现状吗?50.60的人当时大部分都吃不饱,70的人是能吃饱,但吃不好。他们当时读书也许没有像敬爱的周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只是想通过“头悬梁、锥刺股”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当时的生活状态。有一种“要么衣锦还乡,要么客死他乡”的悲壮之举。历史也给这几代做出了很好的印证!
特别是现在,读书更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了。但它就像是为你插上了一双翅膀,能让你在蓝天白云间飞得更高、更远。脚步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不读书的人,目之所及,就是全世界。只有读书的人,才能发现在自己的生活之外,还有一个如诗一般美好的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