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200522 《时机管理》丹尼尔·平克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200522 《时机管理》丹尼尔·平克

作者: 撑起纸伞 | 来源:发表于2020-05-22 08:47 被阅读0次

    这是一本讲时机管理的书,嗯,是时机管理,不是时间管理。

    我原来谈到过我很认同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的观点,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无法阻止时间自顾地流逝,我们能做的只是通过管理我们自己,来充分利用时间

    那什么是时机管理?

    简单理解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平克从个人的昼夜节律开始(这点和利特尔黑尔斯在《睡眠革命》中讲的大致相同),到人生和做事的节奏,最后到群体组织的节奏,他向我们描述了时机管理的两个奥秘——

    1)个人时间的价值是由对时机的把握决定的;

    2)组织的效率是由成员协调的时机决定的。

    在以往的认知中,我们往往过于执着于这件事情“是什么”,这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件事情。但实际情况是,我们每个人在一天当中、在任务不同的阶段中的生理以及心理状态大有不同,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对做事时机的选择各有不同,“何时做”有时会对个人及组织的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

    平克在书中提到了几个观点,我认为还蛮有意思的——

    一、个人节律时机:

    1.人们的积极情绪通常在清晨最为活跃,此时会感到活力四射、积极充实又满怀希望,这种情绪在下午直线下降,傍晚时又再次回升。这决定了上午的我们处在一种保持警惕的“抑制性控制”状态,更适合做一些分析型的工作。而下午虽然缺乏“抑制性控制”,但这有助于发现一些平时可能错过的联系,这个时候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反而是最鼎盛的,更适合做一些洞察力的工作。

    2.如果我们坚持一项任务太长时间,就会忘了当初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这个过程称为“习惯化”。短暂的中途休息可以防止习惯化,帮我们保持专注,并重新激活我们对目标的决心。这意味着在我们工作一段时间后,休息一下是非常好的选择。常见的5种休息方式有:微型休息(喝杯水、看看窗外、摇摆身体)、运动休息(每小时走5分钟、俯卧撑、办公室瑜伽)、接近大自然的休息(到外面走走、假装你在室外)、社交休息(和朋友同事聊聊工作以外的事情)、给大脑换挡(冥想、深呼吸)。

    二、人生和做事的时机:

    1.起点效应:

    1)一年中的第一天,社会学家称之为“时间地标”。正如人类依靠地理坐标在空间中找到方向,人们利用时间地标在时间中导航。****人们通常使用两类时间地标来帮助实现一个全新的开始,一类是社会时间地标,这是大家共有的,比如星期一、每月初、法定假日;另****一类是个人时间地标,这对个体有独特意义,包括生日、周年纪念、换工作等。

    2)这些时间地标为我们打开了一本“新的心理账簿”,新周期给我们机会把过去的留在过去,重新开始。它帮助我们摆脱过去自己的不足和所犯的错误,对全新的,更好的自己充满信心。在这种信心的作用下,我们“能够比过去做得更好,拥有更高的热情来努力实现愿望”。

    3)人们开始第一份工作的时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之后的方向和成就。那些在经济不景气时进入就业市场的人,比在经济强劲时开始工作的人赚得少。而且这种劣势并不会消失,它会持续伴随人们长达20年之久。

    2.半途效应:

    1)半途效应: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

    2)间断平衡:人类团队的合作不是逐步、连贯地进行的,而是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懒惰期,然后被迅速发生的突然行为打断。间断平衡的“断点”始终是同一个:中间点。中间点有时候会让我们泄气,此时它是低潮,称为“低潮效应”;中间点有时也可以引燃我们,此时它是火花,称为“火花效应”。

    3)对于低潮效应来说,在中间点上,我们放松了自己的标准,或许是因为别人放松了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开始走捷径、偷工减料;对于火花效应来说,在达到一个项目的中间点时,项目成员会感到一种新的紧迫感,这种紧迫感能够激活团队成员的动力,改变其行动策略。

    4)不存在所谓的中年危机。人之所以会经历中年的心理低潮,是人们的预期出了问题。年轻时,人往往好高骛远;上了年纪,对未来又太过悲观。

    3.峰终效应:

    1)峰终定律:在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只是高峰与终点时的体验,而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或时间长短,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

    2)平淡愉快地多活几年,对于一种非常积极的一生,不是增色,而是减损。我们把这种违反直觉的观点称为“詹姆斯·迪恩效应”,因为人们倾向于认为,相比漫长而无所作为的一生,短暂却轰轰烈烈的一生,才是最棒的人生,就像演员詹姆斯·迪恩一样。

    3)人们愿意用短时间的行为表现,来替代一个人长期的行为表现,仅仅是因为前者发生在这个人的生命结束时。这种研究人员口中的“临终偏见”,表明我们相信人们的真实自我会在最后时刻显露出来,即使他们的死亡是意外的,即使他们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表现得是一个全然不同的自我

    三、群体时机:

    1.群体时机管理的第一个原则,是要在团队之上或团队之外有一个老板或者其他什么人来决定速度,维持标准,并让所有人集中精神

    2.群体时机管理的第二个原则,是个体除了要与确定工作节奏的老板同步,还必须与团队同步,也就是成员之间彼此同步,这需要深刻的归属感。团队的凝聚力和沟通能力越强,也就是互相交谈和闲聊越多,工作完成得越好。

    3.心灵同步是群体时机管理的第三个原则。同步使我们感觉良好,感觉良好有助于团队的车轮转动得更平稳顺畅。与他人同步会使我们替他着想,替他人着想又增强了同步。

    我们的一生是由每一个当下,我们做出的选择连接起来的。在不同的当下,我们做出选择的条件会有不同,而这些时机规律为我们提供了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选择,并连接起我们的一生。

    这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200522 《时机管理》丹尼尔·平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mf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