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西游记》
阴谋论者一直把六耳猕猴当作佛祖的暗子,可如果佛祖有如此深远的心思,心腹之患该当除之后快,在六耳猕猴艺成之时,便应是孙悟空的绝命之日。
更何况无上尊者力无可匹,用阳谋便能妥妥吃死孙悟空,却还要动用心机去玩阴谋,本身就显得不合理。
此处定有阴谋不假,但这阴谋究竟是什么?
所以先且住,看看这一章节的名字叫什么?“二心搅乱大乾坤”。
“二心”可直译为“第二种心思”,那么毋宁说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副人格,是孙悟空包藏的“祸心”。
再住!“祸心”又是什么?
是一巴掌扇倒唐僧,自卷了行李回花果山当他的大王?还是偷摘蟠桃,大闹天宫,想要和玉帝平起平坐,做一字并肩王?
都不是!
他最初的“祸心”不过是想做一个能一直吃喝玩乐下去的小猴子,仅此而已。
然而世事皆不由他,当他心里的小猴子被外界裹挟着一路走过去时,它已经变成了“六耳猕猴”的模样。
这一路成长的“祸心”于谁有害?答:于国于民皆有害。
那“六耳猕猴”为何一定要死?答:构建和谐社会容不得害群之马的存在。
和谐社会是谁的和谐社会?答:是神佛一体的和谐社会,不是魔妖精怪的,当然也不是“六耳猕猴”的。
若说阴谋,一个长生不老、神通广大的“六耳猕猴”的存在,违背了神佛构建和谐社会的初衷。
这初衷又是什么?六道有序!
偷蟠桃闯瑶池闹天宫,违背了上下尊卑的秩序;打死强盗打伤师父,违背了师徒父子的秩序。
一笔勾掉生死簿,更是将神佛视作无物,公然触其作为公权力者的逆鳞。
三纲五常失了一半,让神佛如何自处?
所以“六耳猕猴”必须要死,而阴谋则贯穿了整个其被击毙的过程。
首先它要死得快,不能中途叫屈,给佛祖施以援手的机会;
其次它要死得完美,被自己的主人格消灭,意味着主人格已变得乖巧顺从;
最后它要死得彻底,自此以后绝种,以防“春风吹又生”。
孙悟空荣幸地存活了下来,消除“祸心”的他自然要感恩戴德,对师父言听计从,如此才能保住饭碗。佛祖便也顺水推舟,让孙悟空用他的忠诚勇敢换取相应的“斗战胜佛”的荣光。
至此大家皆大欢喜,“六耳猕猴”不过是九九八十一难中微不足道的一环,一切都显得毫不违和。
类比一下,我们可以看到****(因《规范》此处省略20字)、看到****(因《规范》此处省略15字),这些都是防微杜渐,为了防止“六耳猕猴”再次出现的方法。
但令人遗憾的是,“六耳猕猴”这个种族似乎并没有真的像书中所写消失殆尽,我们总能听说一只只不甘寂寞的“六耳猕猴”跳出来“兴风作浪”。至于他们的下场如何,我们还不得而知。
或许他们会从主人格中逃出分裂成为一个新的个体,或许会被扼杀在初生状态。但我想,或许直到猴类灭亡的那一天,它才会彻底随之绝种,否则无论如何都无法阻止它的诞生、成长与蔓延。
你看,你身边的那个不是“六耳猕猴”吗?
魔仕M
2019.4.1
于鞍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