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秋评联

成秋评联

作者: 梅头少爷 | 来源:发表于2018-04-17 04:59 被阅读0次

    每日一联+补诗

    2018.4.12
    出联:紫藤(薛翠珍)老师

    出句上联:一抹斜阳山焕彩
    出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句参考:中平中仄仄平平
    此格式有拗无救。此处所谓的拗是指平平平仄仄平平的写法,但此拗无须救,前三字的平仄写为: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皆可,古人多写作前两式。
    出句解析:上联写实,以黄昏时的斜阳映照下的山景。当我看到焕彩一词时,直觉上感到这不是一个成词,但是我还是不敢肯定自己的判断,所以百度了一下,焕彩的确不是成词,个人的感觉此处以焕字作为谓语动词不是太好,因为焕字意为照耀,如果解作光彩焕发,倒不如直接使用成词:焕奕。从整个上联意境看是黄昏时分,斜晖笼罩山林,金碧相交相侵,光彩焕发的美景。杨慎曾有:不闻金籟似竽鸣,但见翠微如黛泼。
    杜甫也有: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西岭千秋雪,东吴万里船,一听一视,一望一念之间,互为补充,以人之五官,达之六感,以一个极其简单的文字,来架构既完整,又有意味,有深度的思想、感情、志趣或者是实际的景色画卷。所以下联的写作方向,大家可参照此思路而行,我想大家自己的对句,基本能判断出大致的优劣了。

    1、韩塘鹤影
    一抹斜阳山焕彩
    千丝细柳水漾情
    平平仄仄仄仄平
    失替,对仗工整,从基本来看是视觉对视觉,但宾语用的是情字,大家知道,我们通常对情不是看,而是感受,但是用看表现感受不是上品。

    2、寻龙舟
    一抹斜阳山焕彩;
    三分春雨柳妖娆。
    妖娆明显是并列形容词,但是此处作谓语动词或省略谓语作宾语名词,明显不能作为对仗。平仄标准。

    3、 悟静空
    一抹斜阳山焕彩
    半轮弯月夜添情
    格律对仗工整,但整个联并非十分出彩,只是严格按照对仗要求在对联,没有太多的新意。使人难有惊艳之感

    4、学徒
    一抹斜阳山焕彩
    半窗残烛月含愁
    格律对仗工整,相比之下,学徒这一联相对要好一些,但只是一些。至于为么子,看看对出句的解析。

    5、龙卷风
    一抹斜阳山焕彩
    千年古树叶逢春
    这个对句格律对仗工整,但显得着相了,着相是佛教的一个术语,是指刻意而为之。

    6刘国辉
    一抹斜阳山焕彩
    空阶细雨柳着新
            可惜了,虽然晴雨有对立,但其思维是特立独行的,彩与新同为形容词作宾语感觉对仗更贴切。着字平仄失替也是大问题,我也思考如何来替换谓语动词,但是都不尽如人意最后我想到干脆连宾语一起做修改,得垂青二字,比较满意,不知国辉群友依稀如何?
            另借意易安词《武陵春 春晩》自作对句:双溪愁赋柳垂青。

    7、张义凤.梦桐思雅
    一抹斜阳山焕彩
    干枝绿柳水如蓝
    甘孜,笔误也,下次注意专心。白居易的忆江南中写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想作者应该是有此意吧,为何不化用其意:几时春水碧如蓝。

    七律.晚春(下平一先)
    绿柳烟浓四月天,晴光水色画屏妍。
    方裁云锦羞朱壁(是指红墙吗?或者说是富贵之家,如为后者建议改用成词,),复赏虹中(这里是某个校名或地名吗?)恋碧川。
    枯瓣飞飘随蝶舞,香魂缭绕任花旋。
    残红落尽青山在,只羡凡间不慕仙。

    颈联疑似合掌处太多,既然前面用舞,对句用旋不好,用眠更好,一动一静。

    七律.晚春(下平一先)
    绿柳茵茵四月天,晴光奕奕碧松烟。
    方裁云锦羞朱第,又忆长亭泪别弦。
    薄雾依稀嘘梦冷,香魂缭绕恐花眠。
    红消枝老春无力,肯对沧桑未了缘。

    改得面目全非了,嘎嘎嘎嘎!

    8,劲草
    一抹斜阳山焕彩
    几声暮鼓寺敲经
    格律对仗工整,但是我打心眼里说,实在是看不太出上下的联系,由美丽山色到暮鼓僧人“敲”经,这太跳跃,况且这经用"敲"的话建议用金属来刻,至少都要用硬木,不然不耐敲。或者改为敲更(重庆话更读作更)便合了韵味了,千秋暮鼓寺藏经

    9、子凡
    一抹斜阳山焕彩
    数滴润雨土生金
    对仗工整,格律有问题,滴,古入声十二锡部。


    10醉翁痴叟
    一抹斜阳山焕彩
    半轮新月水多姿
    格律对仗没问题。
    不是太明白新月与水多姿的关系在哪里。

    这次实在是花太多时间了,人非常疲了,所以九、十这两联评得粗糙了,请大家谅解一下。

    11、秋实
    一抹斜阳山焕彩
    半层薄雾月披绡
    格律对仗合理。
    这一联花了我多少时间我已经完全不知道了,我只知道很久。至于为什么,大家接着看。
    绡:生丝或生丝织的头戴。我其实一直不推荐大家去穿着生丝,因为没法穿呀,全是细丝,建议没打算化蝶的就不披绡了,披纱好,纱是织过的,是一整块。而披绡古今都没有这个成词。
    写到这里,又想到几千年里面那么多的诗词我也不是看了个遍,会不会遗漏呢?
    我再三查找,百度里都查了多次,仍没找到例子,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真让我找到了例子,但是我对整个诗只能大致明白,现在将此诗发出来,以便大家共同来学习。
    送陈集生奉使祀\海道八平湖省觐尊公因将毋及仲氏归里十首 其八(明·何吾驺)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北辰持绛节,南越鳄波消。落日一帆稳,长风五两骄。
    海王亲拥彗,湘女喜披绡。上客金门贵,龙宫不敢邀。

    在以后的对联中,大家尽量不使用这类过生僻的写法,谢谢。

    12、茉莉
    一抹斜阳山焕彩
    千丝翠柳水含春
    格律对仗工整。
    风含情,水含笑,喜迎人一对
    大家预备一起唱,。
    丝作量词,一般所量化的事物是细而长,兼且柔,如果你是量化柳枝,no problem,完全没问题,但是作者是量化翠柳,既不细也不柔,所以这是个问题,另外一个本来很多时候在群友对仗中经常出现逻辑不完整,就是前者不能确定后者或反证,今天在这里提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思考一下,上联与下联可以有必然联系,但并不是必然有因果关系,因为可以是并列的,本句中是须要有逻辑或顺序的,当然有一种写法是反逻辑的写法,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就是反逻辑的写法,并带有拟人写法,从而突出作者希望突出的物:香稻与碧梧,而不是描写一个场景,大家可以仔细的去理解一下。翠柳与水含春有必然联系吗?北方我不知道,但是重庆春夏秋冬都是有翠柳的,而全国大多地方至少有三季能见到翠柳的。如果你表达的是翠柳、水含春是并列的,那么上面的是废话,跳过。

    13、春风阁
    一抹斜阳山焕彩
    千声暮水壑传音
    先说格律对仗工整,没开玩笑,是真标准又工整。但是,看这里了,别左顾右盼的,千声暮水是怎么个写法,我有些晕菜了。黄昏的水,还是瀑水,直接瀑布好不?

    我乱七八糟的喃喃自语:
    一帘珠幕水知音。

    14、中华
    一抹斜阳山焕彩
    千重旭日水盈金
    斜阳,旭日都是太阳,不过是换个时间出来而已,但是都出在一个联中,朋友,你一不小心鼓(合)掌了。还有"重"在我心里一般只有天地、心之境界与天合一的chinese kungfu可以用之量化,啊哦!忘了太阳也在天上,不过真是少见用重来量化太阳的思考一下换了旭日,不然上联太阳落,下联太阳起,太阳要么从来不会落,要么就从来没有升起过什么太阳?
    我知道你不知道我说什么,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我知道你。。。。

    15、王馨玉
    一抹斜阳山焕彩
    千竿翠竹夜添香
    格律对仗工整。
    群主助理,你是北方人,我不怪你,你把竹子全放倒了做钓竿呀?用一竿一竿的数,竹子都是一丛一片一山一坡,当然还有单数形式比如一根或者东北人数的竿竹子不是夜来香,用舍,院添香更好。

    16、徐
    一抹斜阳山焕彩
    满天飞絮柳生烟
    格律对仗工整。
    柳生静云,我忽然想起这个日本名。古诗词中是有柳生烟这个说法的,但是不是作者前半句所描写的飞絮满天的结果,个人看法应该不是。我们来找几个例子,如:
    春夜(宋·释斯植)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玉楼台畔柳生烟,况是春风杜宇天。
    一片月光凉似水,半扶花影上鞦韆。
    一水畔,有水气,二月凉,多指雨后初晴夜。

    沈虞卿秘监招游西湖(宋·杨万里)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显示自动注释
    苏公堤远柳生烟,和靖园深竹映关。
    船入芰荷香处去,人从云水国中还。
    似寒如暖清和在,欲雨翻晴顷刻间。
    能为蓬莱老仙伯,一杯痛快吸湖山。
    看在诗中也是提到近水,欲雨翻晴,虽未雨却天阴似雨,空气中水气浓,而前句有似寒如暖表达寒气未消,但并不凛冽,接下来清和一词意为天气清明和暖,此清明虽非指清明节,在一定程度上,时间也是合了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加之清明基本上与清新一类词都会令人有清爽湿润之感。这样与前面的寒暖一结合,柳生烟的条件基本上是明了了。
    清·陈维崧在其《浣溪沙》中写道:
    料峭春寒恰未消,
    鹁鸪啼急水迢迢。
    半船微雨过枫桥。
    也足以佐证这一现象是水岸山谷氤氲弥漫的描写。
    以上为个人看法,也不能说意境是错的,只是讨论建议,毕竟各花入各眼,角度不同,心境不同,审美不同,导致所看到景色不同。如网上段子所说:落霞与孤鹜齐飞,也可以说成天还没黑,好多雀儿都飞回切球了。。此处为玩笑,评了好几个小时,打瞌睡了。。。

    17,知足常乐
    一抹斜阳山焕彩
    半弯新月树染霜
    染:上声二十八俭韵,属仄声,
    对仗是可以的,格律是有问题,有空多了解一下平仄声韵的知识,古今汉语的皆可,古声的《平水韵》、《词林正韵》,现代汉语的《中华新韵》。但是注意下,使用新韵时记得养成作标注的习惯。
    这是现在国内对古声韵与《中华新韵》之间关系的主流看法:
    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
    创作旧体诗,提倡使用新韵,但不反对使用旧韵,如《平水韵》。但在同一首诗中,对于新旧韵的不同部分不得混用。为了便于读者欣赏、便于编者审稿,使用新韵的诗作,一般应加以注明。

    又胡掐一句:
    几时明月夜如朦《新韵》

    18、郭汶忠
    一抹斜阳山焕彩
    三春细柳树垂帘
    格律对仗工整,我在其它评析其他人的联时提到出句的宾语使用形容词作名词,一般对句也尽量使用形容词作宾语,因为这样更为添彩,但我忽略了一些个别情况,那就是当一些作者在使用拟人化写作时,这种平淡平常的感觉会不明显,我现在没有找到任何学术上正式的论据,只是个人感觉,不信的话大家可以自己去感受一下。

    19、寒月霓裳
    一抹斜阳山焕彩
    半边湖色水怡情
    格律对仗工整,但就我个人而言是不太喜欢这样的立意,因为过于死板,特别是上联用形容词彩字,下联用名词就显得平常了。古文学都讲求虚实结合,情景结合,纯粹的景也是可以虚实结合的,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前句虽然夸张,仍然是在写实景,而后句明显是写虚,是想象中的东西。
    再乱七八糟对个句:
    几回红袖夜添香

    20、草根
    一抹斜阳山焕彩
    半弯瘦月水生烟
    格律对仗工整,水生烟令我想起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中的:蓝田日暖玉生烟。后半段意境倒是不错,但前面一个瘦字把生烟的美好意境破坏了,应该考虑用新月、初月、偃月、眉月等等相对清新、美好的词来修饰月,这样整个意境更贴切,草根,你说呢?

    21、李顺顺
    一抹斜阳山焕彩
    半弯新月水漂柔
    漂字用得不好,一般来说,说水柔多用泛字,但此处格律不合,以合格律来说,浮字应该好过漂字,不注意还以为顺顺打广告呢!格律对仗工整。

    七律.押灰韵
    春睡浓消托粉腮
    风掀绣幕画屏开
    飞花香重蝶翩舞
    悬柳丝萌燕自来
    一抹斜阳山焕彩
    半弯新月倚云栽
    且将愁事记心底
    再觅幽香踏翠苔


    22、和风细雨
    一抹斜阳山焕彩
    千倾碧海月生辉
    倾应当是顷吧? 如果为量词应该写为顷。虽然两者皆有不正、偏侧之意,但单人旁之倾直指人的动作,引申出来倾塌,倒下,向往,钦佩,死,丧,倒出来,用尽、竭尽、超过,胜过、衰收等等。
    而我们来看下顷字。
    《廣韻》去穎切《集韻》《韻會》犬潁切《正韻》丘潁切,𠀤傾上聲。 (梗韻)
    《玉篇》田百畝爲頃。《後漢·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波。
    又俄頃。《禮·三年問》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
    又地名。《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𨻶地焉,曰頃丘。《音》苦潁反,又音傾。
    以上是康熙字典中所记。
    从平水韵中我们可以查到,虽然顷在下平八庚中出现,也就是说有平声,但在作为量词使用的时候,顷发的是仄声。
    顷 梗韻,上声 (qǐng):《玉篇》田百亩为顷。《后汉·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波。
    顷 庚韻,平声 (qīng):《说文》头不正也。
    现代汉语也是一样:
    拼音:qǐng  韵部:梗
    頃〈量词〉
    田地面积的单位,等于一百亩
    凡为田一顷十二亩半。《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
    筑为顷宫。《吕氏春秋·过理》
    一碧万顷。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有田一顷。清·洪亮吉《治平篇》
    食田一顷。
    田百顷。《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碧波万顷;顷亩(百亩之地。泛指土地、田地);顷晦(顷亩);顷宫(占地一顷的宫殿);一顷地
    除此之外,对仗工整。

    23、生命如歌
    一抹斜阳山焕彩
    半窗疏影烛摇红
    格律对仗工整,为什么是半窗呢?是梅枝太稀疏了吗?暗香疏影在古诗词中的名气实在太盛,而且直指梅花,这个对句的意境是极美的,乱七八糟对一个:满园春树色如浓。

    24、春晖
    一抹斜阳山焕彩
    无边浩海浪翻青
    格律非常标准,对仗十分工整。基本上无可挑剔。 成秋评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秋评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oy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