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五轮书》
一,宫本武藏其人
二,五轮书
简介
《五轮书》是日本第一兵法,与《孙子兵法》、《战争论》齐名,世界三大兵法之一。日本16、17世纪之交,最著名的武士宫本武藏所著。《五轮书》的哲学来自宫本数十年直面格杀的武士生涯,并融合了禅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兵法讲究心机、权术、以柔克刚不同,《五轮书》是一本极其务实、从头至尾都充满存亡争斗的书。
《五轮书》是世界兵法史上的杰作,其中所谈到战略战术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与个人成功谋划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五轮书》在日本一直红极一时,被日本人看作商场与人际关系必胜之书。同样,《五轮书》与《孙子兵法》在西方也大行其道,它们比一些艰深的学术文章更加好读易懂,兵法里的杀人或被杀更能唤起公司高层领导人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五轮书》与《孙子兵法》在东西方被人们贴上摧毁竞争对手使其万劫不复的标签,而事实也是如此。”
“与众多管理理论相比较,《五轮书》有一股无法抵挡的优势,它胜在简单和实际,以击败对手为终极目的。”
凤凰:让我对日本消除恶感的有两个人,一是村上春树,另一个就是《五轮书》的作者宫本武藏。如果说李小龙的截拳道在于以柔克刚,在阴阳转化中,着重敌方力道卸尽那一瞬间的后发制人,那么,宫本武藏则更阳刚,在于首先出击,控制场面和节奏,让对方显出破绽,一击毙命。虽然本质还是一样,即两人都不主张以实击实的消耗战,而是要在力量强弱的变化消长中,制造以实击虚的战机。区别在于宫本武藏更注重调动敌人,让敌人被动应战,在敌人暴露意图的瞬间,做出最佳应对,一击即中。而李小龙则更注重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在敌人动作节奏的间隙(力量削弱的瞬间),反客为主,变柔弱为刚强,也是一击即中。这种格斗的道理和两军交战的道理一样,毛的运动战、游击战无外乎此,在我们力量较弱的时候,避其锋锐,一旦敌人露出破绽,或分化出小股力量,迅速组织数倍于敌人的兵力集中歼灭之。看似兵力悬殊,敌强我弱,实则每次具体战役却都是我方以强凌弱,这里的关键全在于阴阳相互转化之间,在于制造并抓住战机。就如老子所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力量的强弱并非固定不变的,在相互的转化中,对于双方来讲,每一步都有胜利的机会和失利的可能,全在于怎么利用形势,并以自己的行动引导形势的转化,利用的好,就可以反败为胜,利用不好,就会反胜为败。在日本,兵法分两种,一种是战争的兵法,就像《孙子兵法》,这叫大兵法。另一种是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格斗,也称兵法,叫做小兵法,《五轮书》所论其实都是小兵法,也就是武士的决斗之法。虽然没有考证过,但我基本可以断定,李小龙看过《五轮书》并受了宫本武藏很深的影响,无论是李小龙打斗中独具特色的“狮子吼”,还是他只求战胜,不求具体招式,“以无法为有法”的理念,还是那些源于水的领悟,对战心态的领悟,都和宫本武藏都如出一辙。这总该不全是“英雄所见略同”的巧合吧。
结构
本书共分五卷,即:地之卷、水之卷、火之卷、风之卷和空之卷。
第一卷是地之卷,总论兵法之妙,并解释何为“二天一流”。兵法并非剑术那么简单,其中有至深的道。学习兵法的首要方法是以小见大,由浅入深。方法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就如同在大地上勾画出清晰的路径一样,所以本卷名为地之卷。
第二卷是水之卷。水是至柔至软之物。水的性质的清洁澄清总是相同,从沧海到杯水,均有水的灵魂存在。水无定形。心性如水,方可随物变化。或大或小,或方或圆。深潭的水澄碧,大海的波湛蓝,这其中有其不变的“道”。此卷讲的是变化中不变的道,称为水之卷。
如果你对兵法之道了然于心,则可以战无不胜。击败一个人的技法和击败十万人没有什么不同。兵法家可以小中见大,只要掌握了兵法之道,就能于杯水之中见沧海,其精髓就在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这正是剑术的精妙所在。
第三卷是火之卷,探讨作战的策略。火性凶猛。火,正是战斗的最佳比喻。无论是二人生死格斗,或是千军万马作战,都是火的迸发,激烈无比。前者注重个人素质,后者强调全局把握。
调兵行军,千军万马同时行动,规模浩大,往往难以掩人耳目。作战一方能轻而易举地抓住对方的弱点。而在面对面的格斗中,对手的心思常在一念之间,且又有重重欺诈,想要把握对方的变化,反而困难。
火之性,变化无常,一瞬间可能蕴含着无穷机变。只有将变视为日常之事,方可处变不惊。掌握此点对于了解兵法之道极为关键。火之卷,讲的是战略战术的分析。
第四卷是风之卷。此卷除二天一流之外,还涉及其他各流派。风,即风格,各门兵法不同,就在于风格不同。此卷中,我将仔细分析各流派的风格,只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剑术也有正邪之分。如果误入邪道,即使终身修炼,也有可能越悟越远,最终徒劳无功。所谓正道,即是把握事理的道。天下的道,就像百川归海,最终的道理都是相似的。通晓事理,做任何事都会大体不差,否则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第五卷是空之卷。空者,无始无终,无内无外。因为空,所以不被外物束缚,可以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具体地说,就是掌握了方法,却又不拘泥于方法。只有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随心所欲。对于学习兵法的人来说,熟知兵法,使用时却不拘泥,洞悉一切规律,却自然而然,率性而为,才是兵法的最高境界。前四卷是教会你兵法,这一卷却是叫你忘记兵法。前四卷教的是“有法”,这一卷教的是“无法”。兵法之道,就是自然之道。
三,我的体悟
待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