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到文丽周四带读研修班的分享邀请后,我就在琢磨着分享什么?怎么分享?如何控制分享时间?我以为时间很充足,但是,依然是临到周三晚上才匀出时间来准备分享内容。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6603/7cdd17c68098f678.jpg)
去年来过一次中南大公馆,所以我以为我应该很熟悉路线,但是进入门禁后,我打开高德地图看了下,距离目的地似乎有偏离?望了望四周,相信高德地图?还是相信我脑子里曾经的路线?我选择了相信自己脑中的记忆。
走到脑海中路线的目的地,门口有了一些变化。“那个白色的门在哪里?”我正在琢磨着,有人叫我,转身看那人我并没有见过(或者见过我没有记住)。我们俩个站在那个新增的一道铁围栏前找入口。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6603/67d88429ebc0fb4d.jpg)
在那个我以为是门的地方,我东摸摸西扯扯了半天,门纹丝不动。远远走来一位貌似工作人员的人说,前面的铁门可以开。于是,我往贴围栏的另一侧走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6603/1b75da4a8a4cc9f9.jpg)
站在这块铁板面前,除了它看起来像一扇门以外,没有任何我以为的门的特征:无把手,无明显边框,看不出哪边是开关的一侧。我正在研究,那位妈妈已经从开始的那扇门边上敏捷地绕了过去。我自己这边摸索了一会儿也不得法,正想如法炮制地绕门而过的,那位工作人员又说铁门往里面推即可。我听罢轻轻推了一下铁门,开了。
进门后,我被自己的以为差点蠢笑了!又来一位参加研修班的女士,她从工作人员的那条路进的,不用走门,有条弯路可以避过门直接进。果真“条条道路通教室”啊!
我以为只有我会被拦在门外琢磨很久,其实不然,他人也会遇到我同样的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6603/5fdffc45c5732e44.jpg)
进到教室,看群里的学员各种问路和问开门,我想着怎么帮助她们,刚想帮一位走到门禁的学员指路,发现自己居然指错了。我以为那扇门禁是我走进来的那扇,其实不是。我走的那扇门有门卫,而这扇门没有,我赶紧撤回了刚刚发出的信息,有点尴尬。之后,我便放弃了在群里帮人指路的念头了了,各自想办法解决吧!
课还没有开始,我的一串“以为”就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活课:我的“以为”除了以为的路线坚持是对的,其他的以为都错了。所以,我们心中的以为,大部分会成为我们的限制。因为那个以为正在发生变化,那个以为并不完整,那个以为是“未经检验的假设”。
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有了“以为”时,是坚持那个以为?还是适时调整那个以为?我的答案是:做出当下的选择,然后为那个选择负责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