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初中阶段应完成400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而纵观当前语文课外阅读情况,形势不容乐观,就拿我所带的初一班级来说,学生普遍缺乏阅读胡意识,更别说阅读习惯了,因此,经过集体讨论,我们初中部的五位语文老师,于11月4日确立了以初中生为对象的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并撰写了开题立项申报书,初步拟定了实施计划与相应措施。
从第一周的推荐“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到准备读书笔记本和新华字典,再到第二周开始每天固定阅读时间,指导阅读方法、撰写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交流会。我们的课题实施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一月有余。回顾这一个月以来的阅读经历,我感到了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第一周,当我把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这一想法说给学生听时,我看到的是他们眼里的讶异与好奇,是的,我感觉到了,或许对于孩子来说,不曾有过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的学习经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孩子对于我所推荐的书目并不排斥,相反还很积极地从中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书籍并购买回来。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也为属于他们的班级图书角购置了22本书籍,而截至目前,班上图书角已拥有29本课外书籍,每一个孩子也购置了两到三本书籍。这样一来,整个集体中可供阅读的书籍便非常丰富了。
从第二周开始,我和孩子们固定了每天的阅读时间,在第一天阅读时,我引导着孩子在阅读前整理好自己的阅读环境,并将工具书放在书桌右上角,在书籍旁摆上读书笔记和水笔。在阅读过程中,我则采取巡视的方法,指导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怎么查字典、怎么做批注、怎么摘抄优美词句和段落、怎么撰写读后感想等等。虽然第一天的阅读,孩子们普遍还不能较好地完成这一些阅读需要做的事情(大部分学生都光看书,没有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但随着我慢慢地引导,个别孩子的单独指导,经过三个星期的阅读,接近一半的学生已经基本能够较熟练地查阅字典,解决生字困难;能够甄别出什么是优美词句;能够对于书中不懂的地方写下批注并请教我;能够用两到三句话概括自己所看的内容并写出自己初步的感想与受到的启发。尤其让我感到欣慰的是,部分孩子在第三周举办的第一次读书交流会上分享自己所看的书籍时,独具特色。
我深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还任重而道远,我也深知浅层次的阅读还远远不够,但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塑造的,我相信只要我用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恒心,坚持下去,我就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帮助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陪伴孩子一步一步走进阅读的世界,感受阅读的乐趣,形成阅读的习惯。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而我,作为他们的培育者与浇灌者,我将在未来的每一天里,除草、捉虫、松土、施肥,直到他们绽放,盛开出美丽芬芳的阅读之花、生命之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