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第四次的结束,又迎来了新的一年。过去的一年让很多人都觉得越来越看不到希望,但用一个中性的说法叫做“变化”。是的,我们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用积极的词,在形势没那么大好的时候用中性的词,能给自己营造一种“情况还没有那么糟”的感觉。
说到变化
今年的大环境确实发生了变化。一个直接的体验是我不知道还能不能谈论这些变化。仿佛只要把那些发布坏消息的信使干掉了,坏消息就不存在了。当黑天鹅成为了主旋律,不管说什么仿佛都在讽刺。所以罗振宇只能避而不谈大趋势,转谈小趋势。谈一些能够给人信心的东西。谈论一些“如何在环境不好时生存下来”的哲学。
对于我们这种做事的人来说,引用罗振宇的说法,我觉得不管环境怎么变化,还是要学会自己在环境中生存。2018年,我从大船上跳下,决定跟朋友一起撑小舢板。多年的观察和练习,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开上一艘自己主导航线的船。一上路就遇到了大的风浪,但我相信我们有办法在逆风的大环境下生存。没有变化,也就意味着没有机会。
小趋势
从罗振宇开始解释小趋势的定义开始,我就不觉得这是一个多么准确的说法。事实上,他指代的是引起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而我认为趋势的风口越来越短,是因为人越来越失去的耐心。大家都不敢或不能直接面对那个摆在眼前的大象,大家都要假装没有看见并且把注意力放在别的事情上。一个总是操心会不会被裁员,找不到得到工作,有没有上升前景的人只能通过15s的抖音来暂时缓解眼前的焦虑。人们做不了长期的预期,只能被眼前的事情牵着鼻子走。整体趋势的变化就是因为冲击太多,最终使大河产生了各种乱流。乱流带来的变化是随机和无法预测的。不知道哪天的哪个新兴事物就隔着几个行业把自己给替代了。而正因如此,小趋势本身并不是以“趋势”的形式存在,我认为只能称为“涌现”。借用了复杂理论的一个名词。
是的,世界的复杂性一直存在,秩序只是其中偶尔的时刻。大多数情况下,就像一锅沸水一样在涌现着新的事物。随着水温的升高,一些新出现的东西可能带来的不是风口,而是把一些大家认为牢不可破的基础给颠覆了。这才是罗振宇口中“小趋势”的样子。因此,回归基础的商业逻辑,回归基础的人的逻辑就是在这个纷繁变化的时代去寻找那些不会变的部分。商业不管怎么演化,就是人购买自己想要的商品或服务,商品或服务物美价廉,自然受到人们的欢迎,就能成就一番事业。人不管怎么演化,就是想要获得好的体验,拥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找到自己的价值。变化的只是实现的手段而已。真正要迎合这些基本的商业逻辑,就是踏踏实实做点品质不错的产品,然后利用人的裂变来获取财富。
事实、非共识、大跨度的视角、人的裂变、长期
这是我对罗振宇2018年跨年演讲的5个角度的总结。稍微详细一点说明就是,对于现实状况的把握既要抽象出一般的规律也要能够回归具体的场景进行分析,每一个创新都是走一条不随大流的路,然后再把大家拉过来。在做这些事的时候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好好干,相信人的信用背书,用一个核心算法不断重复。这就是应对寒冬的最好的策略。面对现实状况,我们需要用不同的视角去寻找机会。从一个角度看上去的死局,可能换一个角度就成了机会。因此罗振宇强调“多元思维模型”。越多元,就越有机会找到突破口。因此对于同一个整体环境,有些人会觉得没什么问题呀,有些人会觉得活不下去。但是他们彼此无法理解,因为本身站的视角就完全不同。大家都只能看到现实自己自己视角下的投射面而已。
与此同时,创新还需要引领共识。就像罗振宇在第四年做这个跨年演讲,已然占据了一个共识。以前没人这么干,大家觉得怎么可以这么干。现在到了第四年,越来越多人觉得这样可能会更好。一些东西本来不是正常的做法,当你把他变得正常了,那么就有机会了。
如果说前面两个是有意的瞄准,在不同的视角下寻找机会,把一些新的元素带给大众并带领大众,那么后面三者就是做事的态度,相信自己有足够的时间,相信人的口碑传播,相信长期坚持做一件有价值的事的力量。只有把一些声音长期稳定地传播,大家才能注意到这个一直稳定存在的声音,他们才会以这个稳定的声音为基准来判断噪音。做事,就是把自己做成一个灯塔,做成一个稳定的背景音。有这样的信心,何愁事情不成。
总结
这是罗振宇2018年给身在寒冬的人的一个互相激励取暖的礼物。我感谢来自他的鼓励,并相信未来一年我们有机会做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