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批判性思维及认知偏差

批判性思维及认知偏差

作者: 咩咩羊的草垛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08:11 被阅读0次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为了考量我们自己,或者他人的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以作出更加明智的决定,得出正确的结论。简而言之,就是对思考的思考,来检验我们的思考是否符合逻辑。

    为了做出更加明确的决定,那必然是与“另一种思维”进行比较而得的差异性结果。

    另一种思维方式指的是:形成意见、做出判断、做出决定、形成结论的思考方式。

    批判性思维:让“另一种思维”的思考过程接受理性的评估,对“另一种思维”的论证过程展开反思并不断完善,生产出更好的结论。

    为什么需要批判性思维?

    我们小时候或多或少的被灌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上大学,将来才有出息”这些模糊抽象的大道理;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可以搜出亿级的同一词条内容,大量认证大V、新闻媒体、以及微博上吃不完的瓜,提供了我们浩如烟海的繁杂信息,让我们不知道看谁的,听谁的,信谁的,那么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不好的,帮助我们走出思维误区,提供思维能力的训练。

    用批判性思维谈“真、假”

    形成观点或得出结论的过程是通过陈述或断言来表达的,断言区分主观断言和客观断言。

    客观断言:它的真或假不依赖思考者认为它是真还是假。如:“火星上有生命”,纵然所有人都认为火星上有生命,火星上也不会真的因此而出现生命。

    主观断言:它的真假依赖于人们认为它为真还是假。如:“我的爸爸好帅”,完全依赖自己怎么想的。

    道德主观主义:在谈论事物的道德属性时,断言纯粹是主观的:事情的好坏对错完全依赖于你怎么想,世界上的事并没有好坏之分,是人的想法做了这样的区分。

    论证由前提和结论构成。

    对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两点:

    第一,可以支持结论的前提必须是真的。

    第二,可以支持结论的前提必须是和结论相关的,而且必须是和结论的“真”相关的。即“前提”必须是令人信服的。

    逃不过的“认知偏差”

    人类有七情六欲,对事物的判断并非完全基于逻辑和客观证据,形成“信念”的过程总会掺杂一些难以察觉的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我们统称为“认知偏差”,如:

    信念偏差:通过结论的可信度来判断一个推论正确与否。如:所有的狗都是动物,德国牧羊犬是动物——>因此,德国牧羊犬是狗。依照这段话的思路,你也可以得出“猫是狗”这样的谬论。这段话的结论在主观上是正确的,而人习惯于通过经验和主观标准做判断。

    可得性启发:人们无意识地依据刚提及的事件的频率来判断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下意识锁定某些情况来预测事件的可能性。如:更频繁地听到关于坠机的信息,很可能高估坠机率。

    错误共识效应:人们默认自己和周围人的观点于整个社会的观点一致的倾向。

    从众效应:下意识地让自己的想法向大多数人的想法靠拢的倾向。如营销人员说我们的产品“千万级家庭的首选”,有的人还真的信呢,赶紧买买买!

    消极偏见:人们往往更愿意规避损失而不是积累收入。如“那谁,没一个人会喜欢他”,也许说话人本身代表了“所有人”。

    损失规避:人们往往更愿意避免损失而不是积累收入。如投资中,“我什么时候可以回本”可能多于“我付出多少投入(时间、金钱、知识),可以达到我想要的”。

    圈内偏见:认为属于自己圈内的人于圈外人不同的认知偏差。如微博为各自偶像而撕逼的粉丝。

    基因归因错误: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圈内人与圈外人的行为。对最近某男出轨把小三告到坐牢的事件,对男女双方道德和行为激烈讨论,如今的“下场”归结于对方的道德缺陷,所以他们不管怎样,都“活该”。

    服从权威:只听从权威指令的倾向。

    过度自信效应:过高估计自己对于问题答案的正确性概率的认知偏差。

    高于平均水平的错觉:之人们在与他人相比时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要我说,你不如听我的......”,所以有些人就反驳“你行,你上!”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批判性思维及认知偏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ut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