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乡土社会去理解父母的固执

从乡土社会去理解父母的固执

作者: 09f72ca33e27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23:12 被阅读14次

    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

    费孝通( 1910.11.2-2005.4.24)

    江苏吴江人,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乡土中国》是其的著作之一,1947年出版。

    《乡土中国》是一本解读农耕文化下中国社会文化形态的书。费孝通先生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生活在乡土社会里的人有其一套特有的行为模式。但像我们这一群出生在农村的80/90后,因为读书、工作远离了土地,已经很难理解什么是乡土社会了。然而我们的父母们,却异常熟知如何在这种沿袭已久的社会文化形态下生存。

    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跟我们的父母们其实早就不在一个生活圈里了,也无法互相理解对方的某些行为和观点。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但凡跟父母产生沟通障碍的,大多都觉得自己的父母太固执。抱怨他们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来控制我们的思想,以自己的经验来安排我们的生活。我听到有关父母的抱怨(包括我自己)大多都是:父母要求回家考公务员呀;父母批评频繁换工作呀;父母埋怨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创业呀;被父母催婚呀;拒绝学习新事物之类的。

    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都会觉得我们的父母真的是不可理喻。但是总结一下我们跟父母产生分歧的这些事情,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的生活是处在变动中的,而父母们却期望我们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中。

    我曾经批评过我父母最过分的一句话是:有些人过了26岁之后就是在重复自己过去的生活,一点意义也没有。我当然没有明确说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人,但是我当时的确是在拿这句话来映射他们固守稳定的状态。然而当我读到《乡土中国》之后,我却突然意识到父母这种思维的产生或许不是因为他们固步自封,而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乡土社会要求他们稳定。

    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依赖土地种植的人们“安土重迁”,人口流动性差,崇尚“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这是一个稳定的熟人社交圈子,人与人之间非常熟悉,人与人之间的经验也可以互相借鉴。他们的生活,用费孝通先生的一句话来说,“同一个戏台上演着同一出戏,这个班子里的演员所需要记住的,也只有一套戏文。”

    费孝通先生甚至戏谑道,“在一个每代的生活等于开映同一影片的社会中,历史也是多余的,有的只是传奇。一说到来历就得从‘开天辟地’说起,不从这开始,下文不是只有‘寻常’的当前了么?”

    而我们的父母不但过着这样“寻常”的生活,甚至要维护这样的生活。长期的乡土社会生活会让他们从本能上拒绝变动,他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先人的生活方式,再把这样的生活方式复制给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孩子生活的环境更多的是一个陌生人环境,是一个变动的环境。

    他们没有土地,没有族群,没有一劳永逸的经验可以复制,所以他们不可能再听从父母们的建议去过“稳定”的生活了。

    读完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之后,我开始理解我的父母某些行为背后更深的根源是什么了。或许我可以用他们的行为模式来跟他们相处,而不是执意要改变他们,因为我们的行为模式也不一定完全适合父母的生活。“入乡随俗”是我读《乡土中国》得到的顿悟。

    我们总是责备父母不理解我们,然而我们又是否理解过父母?

    不同的乡有不同的俗,或许父母的某些行为也不是想拿爱来绑架我们,而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社会在变迁,他们没有入我们的“乡”,也不理解我们的“俗”。那我们呢?我们又是否能够提醒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要“入乡随俗”呢?

    而这个“乡”,这个“俗”又何止是在跟父母的交往中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乡土社会去理解父母的固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vj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