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玩好到不玩

从玩好到不玩

作者: 发疯的然然 | 来源:发表于2017-09-29 22:44 被阅读24次

最近我沉迷于一款叫做《怪物猎人XX》的游戏。

玩过的小伙伴都知道,这款游戏的核心玩法十分简单粗暴,就是在不同的地图上打各式各样的Boss。由于没有众多小怪作为铺垫,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剧情,而且Boss一个个的都又是武艺超群十分难搞,所以有些玩家亲切的把这款游戏称为“怪物虐人”。

若干年前,我曾在PSP上玩过这款游戏的前作,大概打了三分之一,被某个BOSS虐了一万次之后,就懒得再拿起来了。这一次,不仅有经验丰富的小伙伴一起玩,而且网上也有了相当丰富详尽的攻略,于是这一次玩这款游戏,还是十分尽兴的。

不过由于这款游戏属于硬核向的,所以就算是有强力的小伙伴一起玩,也需要一定量的研究和练习,于是在我练习打某个Boss的时候,突然又想起了“刻意练习”这个词。

继一万小时法则之后,刻意练习可以说是更能讲清楚一个普通人应该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成为高手的方式。

这个方法说起来要比一万小时复杂一点,抛开那些需要教练指正错误的部分,其重点在于要把一个大的技能拆成无数个小的部分,然后再针对这些小部分,进行刻意的练习。

举一个可能会有点争议的例子。

虽然我没学过也没弹过钢琴,但我听说过一套练习钢琴的方法。有一个叫做张仲权的学者出过一本书,叫做《基础钢琴联系法》,号称帮助无数钢琴爱好者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其中有几处就特别符合刻意练习的法门,一个是“先分手练,再双手配合练”。就是按照谱子,先集中刻意锻炼右手指法,再集中去刻意锻炼左手指法,或者反过来。等重复练习到非常熟练了,最后再合起来。还有一个是“一小节一小节地练“。就是拿到乐谱之后不要想着一口气全都练会了,而是把一小节一小节全都练熟了,最后再串起来。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更容易形成习惯。

有科学家认为,大脑中有一种叫做髓磷脂的物质是人类技能训练的关键,这种物质的作用像是胶皮包裹电缆,把神经纤维包起来。这些被包起来的神经纤维,可以比以往更快速地传递信号,让我们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可以变成“下意识”的。而这样小范围的重复练习,就能让髓磷脂包裹神经纤维的过程更快更准确。

想想那些弹钢琴的同学为什么要练练习曲,想想那些弹吉他的同学为什么要练爬格子,再想想那些画画的同学为什么要练素描和速写,实际上这些基本功就是为了训练那些“共性技能”,把这些“共性技能”练熟练之后,再应对不同情景时就不那么复杂了。

同样的道理,用这个方法练习“怪物虐人”,刻意练习攻击方式,刻意练习防御方式,刻意练习躲闪方式,那么就有机会把这个游戏打回成“怪物猎人”的局面了。

如果有心,用这种方法也可以快速提高玩其他游戏的水平,DOTA2,LOL,王者荣耀,这些都不是问题。完全可以把补兵,瞄准这类的基本功拉出来单练。然而问题在于,如果真逼自己这么做,可能就有点无聊了。起初还有可能因为刻意练习的效果明显,因此尝到甜头而坚持下来。然而到了比较高阶的阶段,就一定会不可避免地进入到消耗大量时间也不一定就能提升的乏味阶段。

我们知道,要想成为极端型的成功者必须要付出大量的努力,而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没有奖励反馈的条件下,根本懒得去练,难道就只能沦为被高手碾压的咸鱼么?答案是不。

有一本书叫做《巨人的工具:亿万富翁、偶像和世界级表演者的战术、习惯和日常》,其中提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说在美国有一个漫画家叫做亚当斯,是呆伯特系列漫画的作者。亚当斯评价自己,说他的绘画水平可能可以达到差不多前25%的水平,不算特别好。只不过与此同时,他讲笑话的水平也可以达到差不多前25%的水平,这时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当这两个技能结合起来,就已经可以搞出来一部很有意思的漫画了。

同时拥有两个能够排在前25%水平的技能的人根本不多,如果能够将这两样结合在一起,那就是一个新的领域。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实际上亚当斯并不只是在绘画和讲笑话的领域达到前25%的水平,他对办公室政治的理解很有深度,而他的呆伯特漫画恰恰就是办公室政治主题。所以如果能够融入的领域更多,那么效果会更好。

好比假设我打游戏能够在主流游戏圈练习到前25%,同时我还是一个特别会说话的人,那实际上我就拥有了开直播的条件。就算我不是特别会说话,而是一个贼能画画的人,那我同样也有机会成为一名同人画师。而当这三者全部结合起来的时候,那我就拥有了画同人漫画的资质了。有一个叫做咬人的画师,就出过一本很畅销的魔兽题材的漫画书《咬人画的》。

不过呢,这些都是想要在人群中过得出彩的活法。现在这世道,动不动就给人介绍怎样才能成功,应该如何坚持奋斗,搞得人身心俱疲,好像不做点什么就完蛋了似的,社会太残忍。于是有些人说了,我根本就不想这样,我只想过小日子,我什么都不想练!你们一个个的都超神!搞得我活着太累了!我要去死!

请你把刀从脖子上拿下来,根本用不着担心。说到底,刻意练习只不过是一个方式罢了,需要刻意练习的,也只不过是那些又想打游戏,又不想被怪物虐的人。实际上还有一个完美的解决不需要刻意练习的方法,那就是压根不玩这个游戏。

大卫·李嘉图曾经提到过一个叫做“比较优势原理”的理论,最后成为了经济学大厦的基石之一。这个原理讲的是,你只需要跟自己比,只要你做那些你做起来机会成本比较低的事情,然后进行交换,这样整个社会产品的总价值就能够达到最大,同时每一个个体的生活都能得到改善。

好比假设一个英国人用100小时能做一件衣服,用120个小时能酿一瓶酒,所以英国人要用220小时才能做一件衣服和酿一瓶酒。而葡萄牙人用90小时能做一件衣服,80小时酿一瓶酒,所以葡萄牙人用170个小时就能做一件衣服和一瓶酒了。在这个情况下,英国人做一件衣服等于要放弃0.83瓶酒,而酿一瓶酒等于要放弃1.2件衣服。葡萄牙人呢?他们做一件衣服需要放弃1.12瓶酒,而酿一瓶酒需要放弃0.89件衣服。

很明显,虽然葡萄牙人在这两个方面都完爆英国人,但跟自己比,英国人做衣服更快,葡萄牙人酿酒更快。这时候,如果英国人和葡萄牙人分工,英国人只生产衣服,在原来220小时的时间里,英国人可以做2.2件衣服。同时,葡萄牙人只酿酒的话,170小时内可以酿2.125瓶酒。同样的时间,社会总财富增加了,他们需要做的,就只剩下交换而已了。

所以,就算是想做一个懒懒的普通人,实际上也完全可行。只要参与到社会分工的大环境中,去做那些自己做起来不那么痛苦的事情就可以了。而想要多挣一点,那就在心血来潮的时候稍微刻意练习一下,让自己做事的效率快那么一点就好。

相关文章

  • 从玩好到不玩

    最近我沉迷于一款叫做《怪物猎人XX》的游戏。 玩过的小伙伴都知道,这款游戏的核心玩法十分简单粗暴,就是在不同的地图...

  • 你竟然不玩抖音,真没趣!

    你玩抖音不?不玩! 你玩王者荣耀不?不玩! 你知道那个某某网红不?不知道? …… 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玩?...

  • 游戏,玩还是不玩

    如果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中能反观出自己的真实样貌,那儿子玩游戏这件事就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面大大的镜子,在如何对...

  • 玩不玩手机?

    前天的我在几乎玩了一天手机之后决心将手机弃置一旁,一月不碰。但此刻我还是拿起了手机。今天就说说此事。 ...

  • 玩不玩水呢

    日更第96天 诺诺小的时候,在公园的水里玩过几次,每次玩完了身上都会起小疙瘩,而且姥姥也怕凉,所以她很少玩水 所以...

  • 从好到更好

    生活中是存在自然而然变好的方法。 事实上,每一个想变好的人,也必须找到这样的方法。当然,没有什么人是不想变好的,甚...

  • 从好到更好

    参加@新加坡趁早读书会 发起的#不一样的31天#创意挑战活动是第三次了,日历却是四月份。 三月份没报名,是因为母...

  • 我确实没空

    身边有一个同龄人,刚认识的时候问我:你玩不玩“吃鸡”;你刷不刷抖音;你玩不玩“梦幻”…… 你为啥不...

  • 天天转盘,玩还是不玩

    文|轩辕二少 闲得无聊,想不到今天能写什么,就去看广告玩转盘,想着自己之前中的万钻还有2000多就领完了,如果能再...

  • 玩不起,不玩了

    有种遇见,见了就很开心。好像多年前的老相识般亲切,身体会不自觉靠近,心脏会兔子般乱跳……知道自己的阵地快失守了,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玩好到不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vw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