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来无事的时候,我喜欢读沈复的《浮生若梦》。大概是因为人到中年,已经对人生的无常颇有感触,读着沈复的文字,也不再觉得寡淡,反而觉得清新朴素。
他与妻子陈芸,夫妻感情很好,在《浮生若梦》的第一卷“闺房记乐”中,沈复把他和妻子在一起时候的那些生活琐事,描绘得兴味盎然。每每读到他们夫妻二人吟酒诵诗,我便总是心生羡慕。
现如今,不说这样的佳偶难得,就说是个人清闲的时刻,也都少得可怜。那时候的文人雅兴,到如今,几乎快要消失殆尽了。
生在清朝的幕僚家庭,沈复并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在他后期的人生履历中,也未见多么光鲜的事迹。但《浮生若梦》却承接着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他用朴素的语言,记录自己的生活,让我们得以在几百年以后,依然能够一窥清朝时期,那些我们并不熟悉的生活细节。
布衣蔬食的生活,他们却甘之如饴。有诗有酒、有书有画,每一天,就其乐融融了。可是,理想抵不过现实的残酷。贫困的生活,加上家庭的变故,沈复和他的妻子,颠沛流离。终于,陈芸没有经受得起生活的煎熬,撒手人寰。而沈复也自此消沉不已。
“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外加上第一卷的“闺房记乐”这四卷,是现存的四卷。另外散佚的两卷“中山记历”以及“养生记道”,似伪作,现如今已无从考据。但聊胜于无吧。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就算是伪作,也还是有阅读的价值的。
林语堂曾经把沈复的《浮生六记》翻译成了英文,也因此,这部作品在外国,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好的作品,有时候并不一定要求作者本身多么地伟大。沈复的这部作品,胜在以情动人。他在作品中娓娓道来,夹叙夹议中又常常有着情感的流动,十分感人。他对山水田园的品评,他对起居饮食的评论,这些内容,在今天看来,都有着非常宝贵的艺术价值。
这样的自传体作品,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放在如今,也是足够清丽脱俗的。
要说这类书,版本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学问。你大可以挑选像“中华书局”“上海古籍”这样的出版社,也可以选择一些装帧比较精美的版本。
就像我这次正在阅读的这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浮生六记》,它是一本白话译本,译者本身的文学素养,也是很高的。翻译者何三坡,他是著名诗人,也是一位评论家。他的翻译,让我觉得,《浮生六记》穿越了时空,生发出另一种淡然的美好。他让我觉得,沈复就像是我认识多年的好友,他以书信的形式,向我娓娓道来,他坎坷的一生。
读到动情处,我会觉得人生的无望。但沈复他又很贴心地给我们劝慰,让我们感恩现在拥有的所有。
没有谁的人生,可以始终顺遂。我们拥有的时候,一定要珍惜再珍惜,切不可妄为。把这本书翻过来,从后面读起,又是沈复的《浮生六记》原文,整本书,配着清新淡雅的插画,线装的书脊,可供我们平摊开来肆意地遐想。这本书的艺术水准,真的还挺高。
“人生如寄,浮生若梦”。我们来此一遭,更应尽兴。花开六朵,一花一色。纵然动人,也有衰落的时刻。不要悲伤,你我皆是同样的命运。读沈复《浮生六记》,顿觉惜福的可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