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审美”考虑,家里置换了张胡桃木饰面的餐桌。“格调”和客厅的色调大体“相映成趣”。
考虑到桌子比较笨重,不易于搬动,需要从地面上“挪移”,便给其“腿脚”套上了胶套以防挪动时的“关节磨损”。
家里楼层较低,加之广东的回南天过于夸张,为了防止外露的腿脚染上“风湿病”,特意买来木料涂层给它里里外外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防治”。
老牌广东人哪怕冬天,餐桌上也不时会出现“老火汤”,出于担心饰面被“烫伤”,家里头又给它披上一张大塑胶隔热垫。
旋即又发现吃饭时的汤汁骨头,长久在胶垫上,难以清洁,便更难看了,便又贴心地在“披肩”之上再覆一层红彤彤的塑胶薄膜:酒足饭饱,两边一拉往中间一卷便收拾妥当,免了擦洗的琐碎,简直就是懒人的福音。
于是乎,当来到客厅,我都能看到4张棕亮棕亮的胡桃木椅子众星捧月般围绕正中心的那张,穿着浅蓝色平底靴、有着“小麦般”肤色的大长腿、像披头士般飘逸的米白齐肩披肩,外面还像友爱的阿拉伯民族男人般批了头靓丽的头巾的胡桃木饰面餐桌——唯一的不同,只不过是这头巾红彤彤的颜色罢了。
不做饭的人,就别挑饭菜的刺儿,除非你是给对方付钱的那个。
端着别人的饭碗,就别想着让别人吃不上饭。
如果别人为了一件事付出了他很多的“心思”,我们也就不能惯性“结果论”。
现在这张被保护得很好的胡桃木饰面餐桌,不能说和现在的客厅“格格不入”,但最少也是非常的“突兀”。
而“原汁原味”的四张“原配”胡桃木椅和其相映衬,又让我觉得别样的“讽刺”。
《再见爱人第四季》,黄老师说“保护”和“控制”的区别:前者是增加对方的选项,后者是限制甚至限缩了对方的选项。
我觉得黄老师讲的非常精辟。
但我想做些我个人看法的补充: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护”是增加了选项,但不一定就是增加了“好”选项。
而很多“控制”,又明晃晃的打着“保护”的幌子招摇过市。
这就是典型的诡辩。
特事特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告诉我们:任何脱离了特定的场景情景背景下的“通用模板”,并不能成为“万金油”。
“保护”和“控制”,有时候就是矛盾的两面,正在寻找人为的,为其创造出的,对立统一的一个“点”。
这就是所谓的“平衡点”,也叫“折中点”。
瞧,人生的折中点,往往就是如此难以把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