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88780/62d1e15837ce5059.jpg)
《山歌廖哉》的序曲,没有让我失望。无论是歌词还是演唱。
“九州山歌何廖哉“
中国大地上的山歌何其壮阔又何其寂寞。
”一呼九野声慷慨。”
当号歌唱响时,大地回荡着慷慨的旋律和歌声。那么山歌,如果就是民歌的话,先秦楚国的《采菱》,《阳阿》,《下里巴人》,都是一呼百应,是劳作中的合力艰辛,而唐朝刘禹锡巴山《竹枝词》,“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则是女性在岁月爱情中的惆怅悲歌。而川江号子,信天游,都是民间砥砺生活的慷慨之音。
“犹记世人多悲苦,清早出门暮不归。“
那么这些慷慨真挚的声音词曲起自何处,为何流传呢?
因为唱的都是世人生活悲苦,人生岁月的真实沧桑之感。
在《序曲》中的音乐背景里,出现了婴儿的啼声,鸟的叫声,大自然寂静而壮美的背景,人心的起伏甚至转向爆破力的高亢,以电贝司描述人在生命旅程中的狂放和释放。
因为每个人的人生一路向暮,而中间的过程,是悲音,更是生命的力量。
《山歌寥哉》的序曲就特别“诡异”,耐人寻味。《山歌寥哉》的序曲仅四句歌词:“九州山歌何寥哉,一呼九野声慷慨。犹记世人多悲苦,清早出门暮不归。”这个序曲就暗示《山歌寥哉》所收曲子都是各地山歌的调子——难怪每首曲子听起来都似曾相识,非常亲切,但又确实有些“土”。《山歌寥哉》的序曲,刀郎就是采用广西山歌的调子所唱,很明显有当年“刘三姐”对山歌的调子。
“九州山歌何寥哉,一呼九野声慷慨”,这两句是对祖国各地山歌的赞美,赞美它的通透和慷慨,它们是真正的“中国好声音!”“犹记世人多悲苦,清早出门暮不归。”这两句体现了歌者对世间众生诸多苦难的悲悯。人常说辛苦莫如早出晚归,但人生无常,“清早出门暮不归”,这是何等的绝望!众生冷漠,除非事到临头,否则谁管他人苦难?
但是山歌不冷漠,山歌就像时代记忆的胶片,而且是有声的胶片。那一声声苍凉的呐喊,提醒世人有人来过,有人哭过,有人爱过,有人恨过。
一曲《山歌寥哉》,刀哥唱罢,满座无声,惟余回响。歌罢此曲,刀郎从此不再凡常,是菩萨附体,是人间“刀仙”!山歌寥哉,斑竹萧萧,落木无边。
接下来会对序曲的作曲编曲作出一份思考,敬请期待~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8780/04b45798b6ba7b8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