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14天

作者: 群子的修行 | 来源:发表于2020-02-07 23:59 被阅读0次

    020年2月7日,农历正月十四,阴有小雨

          原本应该是普通的一天,但是因为新冠状病毒的肆虐,这一天注定了不一样,这是武汉封城后的第一个14天。凌晨李文亮因为抢救无效过世,留下了妻子和尚在腹中八个月的孩子。网上炸开了锅,甚至有人给他按照史记体写好了文本,但是这就代表他被载入了史册吗?他只是一个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却因为诚实敬业提出了不合“时宜”的观点,因为“造谣”而被约谈。斯人已逝,希望他的离开能让这个社会更进步更文明一些。网上的愤怒无边无际,大抵有几种,一种是因为为众人拾薪者冻毙于风雪,还有一种是因为我们从小都被教育不要说谎,还有就是觉得说他造谣的“人”欠他一个说法。至于网上上升到人血馒头,倒是觉得引用的并不恰当,恰逢大家无辜的在家里关了这么久,给愤怒的情绪找到了一个出口。

          辍笔有一阵子了,前阵子在微信群里瞎聊,虽然很热闹也很开心,但是放下手机后这种快乐就不见了。要不就是沉迷于玄幻小说而不能自拔,小说里坏人都会被女主收拾,女主永远都在逆袭,拥有过人天赋,运气也是每次好到爆棚。追小说也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吧,因为觉得自己身上永远都不可能有这些特质。

          近期线上课堂异常火爆,各家平台都纷纷发出一些免费资源,选择困难症又来了,其实也是贪心所致,不切实际的希望雨露均沾,最后却往往败给了懒惰。为了增强带娃的娱乐性,昨天心血来潮点开了一个简笔画教程,边学边画,居然玩了一下午,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成功画过这么多画。跟个孩子似的,每画好一副就拿给丁先生看看,对方也很配合的每次都称赞有加。看我画的不亦乐乎,小主子也跟着画来画去,不像前面几天不停地找大人要手机玩。

          恰逢今天《活法》(壹)看完了,就更奋进一点趁热打铁写个读后感,樊登老师说要合上书本后能表达出来的才是真正从书上收获了的。

    《活法》不像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出版书,更像是是稻盛和夫老先生对于人生、对于事业、对于社会的点滴感想,刚开始看了几个章节觉得重复性很高,但神奇之处在于,每一个小的章节如果节选出来,都可以独成一体。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娴熟的写作手法,却是句句入心。

    稻盛和夫老先生口中的活法,用一个短语表达的话,就是对生活的态度和方法,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他一再强调的:“作为人,何为正确?”其实至高的道理人人都懂,只是走着走着,还有多少人记得?最后又有多少人会真正去实行?

    其实整本书都可以围绕一个公式来展开,那就是: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

    这个公式并非之前我们一直强调你只要足够努力,或者你有这个能力,就可以如何如何,我们一直以为结果是过程相加,但是这个公式颠覆了之前的固有观念。

    先就这三项要素逐一展开:

    一、 思维方式最重要,因为跟后面两项相比,思维方式除了有高低之分更关键的在于还有正负之分。

    思维方式不仅仅是我们日常做事的思维方式,其本质是为人之本,正向的思维方式包括了我们基本的原理原则,对欲望的节制,知足,感恩,谦卑,不能骗人(又让我想到了李文亮),持善行善,利他等。好的思维方式才会让我们具有人格魅力,日常我们经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不然,书中还有一个公式----人格=性格+哲学,成年后,除非遭遇大的变故,否则性格是很难改变的,要不怎么会经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这个公式里面的哲学就是后天习得的精神品格,这个是我们完全可以选择的。

    书中有提到对于事业创新的步骤,首先要乐观的构想,然后悲观的计划,最后再乐观的执行。尤其是创新的时候,如果不够乐观,那么想到的都是困难,这个构想基本就是流产的结局,如果计划的时候盲目乐观,一般死的很快,所以要尽可能悲观的去计划,就像券商跟银行系统做压力测试都要把各种极端情况都要考虑进去。最后要乐观的去执行,因为道路艰难,一定要乐观不忘初心才能坚持到底,也就是用在正确的思维方式指导下去一一实现。

    二、 热情,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对于认定的目标强烈的渴望和热情,以及为之持续的“精进”。在劳动中修行,磨砺人格。

    关于在正念中劳动这点这阵子深有感触,封印的第一周基本就是一直梦寐以求的养猪模式,大家纷纷体会到了猪的不容易,接下来反而是烦躁易怒,孩子也开始喜欢玩手机,生活进入了自己都很不满意的模式。前天开始收拾厨房的储物柜,居然整理出了两袋垃圾以及过期食品,同时发现了家里有至少10个保温杯,而这之前我还找朋友要了一个保温杯。发现一个袋子里的膳食宝塔冰箱贴以及营养三件套,婆婆马上就用了起来,翻出了之前买的小锅子,晚上吃上了香喷喷的小火锅。在这期间,也不烦躁了,跟孩子互动也多了,还开发了很多乐趣,这就是劳动的魔力。这还只是不起眼的小事呢,正如《扫除道》里面所说,随着室内越来越整洁明亮,心中的尘埃也一点点被拭去。

    因为劳动,所以摆脱了手机的控制,没错,现在人是被手机控制了,而不是人控制手机,我开玩笑称之为人体外挂器官,哪一天出门忘记带手机了,这一天都浑身难受。因为放下了手机,才有了上面的那些图画以及随之而来的愉悦。原来“劳动使人快乐”不是骗人的,嘻嘻

    关于热情这一点,书中把工作的人分为三种,自燃型,可燃型,跟不燃型。

    自燃型当然是每个老板都梦寐以求的员工,可燃型应该属于职场上的大部分,不燃型的谁也不想要,但是最大的可能是放错了地方。这跟之前组织行为学里面学过的从意愿跟能力两个维度把员工分成四类,有相似之处却又不尽相同。

    能力这一块,稻盛先生并没有过份强调,有点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觉,一个人能力越大,热情越大,但是不向好的话,其带来的破坏性也就越大,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希特勒。而一个普通人,方向正确,又带着十二分热情持续的努力,结果都不会太差。这让我想起了姐姐,我们看她在管理企业上,这个不好那个不妥,但是为什么她还能成功呢?首先,她很善良,在经商过程中真的是一直怀着多方共赢的理念去做的,她口中的胆子大也就是前面说的乐观的构想,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乐观,在创业初期,其实是很辛苦的,那时候我们远在广州,每次通话的时候,她的声音都是热情洋溢,极少听到她喊苦喊累或者抱怨,每天带着十二分的热情去工作,对生活也充满了热爱,喜欢漂亮精致的事务,家里也是收拾的整整齐齐,书中提到的勤劳、热情、利他、坚持,她确实都具备了,所以哪怕在我们眼中甚至她的员工眼中,觉得有些事情她处理的并不妥当,也就是觉得她能力上有欠缺,然而她依然取得了成功。昨天视频的时候,她说眼看本月工厂开工无望,自己想去做防疫志愿者,因为她年纪上去了,身体又不是太好,所以被我们劝了下来。

    反观自己,很多事情大多停留在了想的阶段,然后征询别人意见的过程中,很容易知难而退,而且对很多事情并没有投入足够的热情,所以相应的也没有获得很强的愉悦感的反哺。

    全书总结下来就一句话: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只需要将作为人该做的正确的事情按照正确的方法贯彻到底。但是全世界能达到稻盛先生这种境界的又有几人?中国讲究知行合一,但是我们现在很多人面临的问题是读了这么多书也过不好这一生。看完这本书,发现稻盛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上非常精进,书中多次举例的都是来自于四书以及其他大家之作,作为一个中国人无比的惭愧。书中还提到了他出家皈依的以及一些佛教故事,信仰的缺失也许是现在大家不快乐的原因之一吧。我也是一个佛教徒,但是分别念太重,一直不够虔诚。

    不知不觉又写了三千字了,以后尽量学着简洁表述吧。

    瑞得韦西昨天开始临床实验了,说是对轻症患者的病毒治疗效果还是很明显,祈祷疫情能早日得到控制,社会秩序才能得以恢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个14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jb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