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卷第一百九十九,唐纪十五,贞观二十二年(648)四月至永徽六年(655)九月,共7年6个月
梁建方击败松外诸蛮
王玄策大破帝那伏帝
民间传闻女主武王,太宗错杀李君羡
【原文】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下
贞观二十二年(戊申,公元648年)
夏四月丁巳,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击松外蛮,破之。
初,嶲州都督刘伯英上言:“松外诸蛮降复叛,请出师讨之,以通西洱、天竺之道。”
敕建方发巴蜀十三州兵讨之。蛮酋双舍帅众拒战,建方击败之,杀获千余人。群蛮震慑,亡窜山谷。
建方分遣使者谕以利害,皆来归附,前后至者七十部,户十万九千三百。建方署其酋长蒙和等为县令,各统所部,莫不感悦。因遣使诣西洱河,其帅杨盛大骇,具船将遁,使者晓谕以威信,盛遂请降。
其地有杨、李、赵、董等数十姓,各据一州,大者六百,小者二、三百户,无大君长,不相统一,语虽小讹,其生业、风俗,大略与中国同,自云本皆华人,其所异者以十二月为岁首。
己未,契丹辱纥主曲据帅众内附。以其地置玄州,以曲据为刺史,隶营州都督府。
甲子,乌胡镇将古神感将兵浮海击高丽,遇高丽步骑五千,战于易山,破之。其夜,高丽万余人袭神感船,神感设伏,又破之而还。
初,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以阿史那贺鲁为叶护,居多逻斯水,在西州北千五百里,统处月、处密、始苏、歌逻禄、失毕五姓之众。乙毗咄陆奔吐火罗,乙毗射匮可汗遣兵迫逐之,部落亡散。
乙亥,贺鲁帅其余众数千帐内属,诏处之于庭州莫贺城,拜左骁卫将军。贺鲁闻唐兵讨龟兹,请为向导,仍从数十骑入朝。上以为昆丘道行军总管,厚宴赐而遣之。
五月庚子,右卫率长史王玄策击帝那伏帝王阿罗那顺,大破之。
初,中天竺王尸罗逸多兵最强,四天竺皆臣之。玄策奉使至天竺,诸国皆遣使入贡。会尸罗逸多卒,国中大乱,其臣阿罗那顺自立,发胡兵攻玄策。玄策帅从者三十人与战,力不敌,悉为所擒,阿罗那顺尽掠诸国贡物。
玄策脱身宵遁,抵吐蕃西境,以书征邻国兵,吐蕃遣精锐千二百人、泥婆国遣七千余骑赴之。玄策与其副蒋师仁帅二国之兵,进至中天竺所居茶馎和罗城,连战三日,大破之,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
阿罗那顺弃城走,更收余众,还与师仁战。又破之,擒阿罗那顺。余众奉其妃及王子,阻乾陀卫江,师仁进击之,众溃,获其妃及王子,虏男女万二千人。于是天竺响震,城邑聚落降者五百八十余所,俘阿罗那顺以归。以玄策为朝散大夫。
六月乙丑,以白部为居延州。
癸酉,特进宋公萧瑀卒,太常议谥曰“德”,尚书议谥曰“肃”。上曰:“谥者,行之迹,当得其实,可谥曰贞褊公。”
子锐嗣,尚上女襄城公主。上欲为之营第,公主固辞,曰:“妇事舅姑,当朝夕侍侧,若居别第,所阙多矣。”上乃命即瑀第而营之。
上以高丽困弊,议以明年发三十万众,一举灭之。或以为大军东征,须备经岁之粮,非畜乘所能载,宜具舟舰为水运。隋末剑南独无寇盗,属者辽东之役,剑南复不预及,其百姓富庶,宜使之造舟舰。上从之。
秋七月,遣右领左右府长史强伟于剑南道伐木造舟舰,大者或长百尺,其广半之。别遣使行水道,自巫峡抵江、扬,趣莱州。
庚寅,西突厥相屈利啜请帅所部从讨龟兹。
初,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李君羡直玄武门,时太白屡昼见,太史占云:“女主昌。”
民间又传《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恶之。
会与诸武臣宴宫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君羡自言名五娘,上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尔勇健!”又以君羡官称封邑皆有“武”字,深恶之,后出为华州刺史。
有布衣员道信,自言能绝粒,晓佛法,君羡深敬信之,数相从,屏人语。御史奏君羡与妖人交通,谋不轨。壬辰,君羡坐诛,籍没其家。
上密问太史令李淳风:“《秘记》所云,信有之乎?”
对曰:“臣仰稽天象,俯察历数,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为亲属,自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杀唐子孙殆尽,其兆既成矣。”
上曰:“疑似者尽杀之,何如?”
对曰:“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也。王者不死,徒多杀无辜。且自今以往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几颇有慈心,为祸或浅。今借使得而杀之,天或生壮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孙,无遗类矣。”
上乃止。
【原文华译】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下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
1 夏,四月七日,右武候将军梁建方攻击松外蛮(四川盐边县一带少数民族部落),击破。
当初,巂州都督刘伯英上言:“松外诸蛮归降后又叛变,请出师讨伐,以打通西洱(云南洱海)、天竺(印度)道路。”
皇帝敕令梁建方征发巴蜀十三州军队征讨。蛮酋双舍率众拒战,梁建方击败他,杀死俘虏一千余人。群蛮震慑,逃窜山谷。
梁建方分遣使者,晓谕以利害,群蛮都来归附,前后归降的有七十部、十万九千三百户人家,梁建方任命其酋长蒙和等为县令,各统所部,无不感悦。然后遣使到西洱河,其酋帅杨盛大骇,备好船只,将要逃遁,使者晓谕以威信,杨盛于是请降。
其地有杨、李、赵、董等数十姓,各据一州,大的六百户,小的二三百户,没有君长,不相统一,语言虽然小有差别,其生业、风俗,大略与中国相同,自称本来都是汉人,与中国的差别是以十二月为岁首。
2 四月九日,契丹辱纥主(部落首领)曲据率众内附。以其地设置玄州,任命曲据为刺史,隶属营州都督府。
3 四月十四日,乌胡镇将古神感率军渡海攻击高丽,与高丽步骑兵五千人遭遇,战于易山,将高丽军击破。当晚,高丽军一万余人夜袭古神感船队,古神感设下埋伏,再次击破敌军,然后撤退。
4 当初,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任命阿史那贺鲁为叶护,居住在多逻斯水,在西州北一千五百里,统领处月、处密、始苏、歌逻禄、失毕五姓部众。乙毗咄陆逃奔吐火罗(参见公元642年记载),乙毗射匮可汗派兵追击,部落亡散。
四月二十五日,贺鲁率其余众数千帐归附中国,皇帝下诏,把他们安置在庭州莫贺城,拜贺鲁为左骁卫将军。贺鲁听闻唐兵征讨龟兹,申请做向导,于是率数十名骑兵入朝。太宗任命他为昆丘道行军总管,举行盛大宴会招待他,给他丰厚的赏赐,然后送他返回。
5 五月二十日,太子宫右卫率长史王玄策攻击帝那伏帝(印度国名)国王阿罗那顺,大破之。
当初,中天竺(印度中部)国王尸罗逸多军队最强,四个天竺国(东天竺、西天竺、南天竺、北天竺)都臣服于他,王玄策奉使抵达天竺,诸国都遣使入贡。
这时尸罗逸多去世,国中大乱,其臣阿罗那顺自立,发胡兵攻打王玄策。王玄策率随从三十人与他交战,力不敌,全部被俘,阿罗那顺抢走诸国全部贡物。
王玄策夜里脱身逃遁,抵达吐蕃西境,发文征召邻国军队,吐蕃派出精锐士兵一千二百人,泥婆国派出骑兵七千余人。王玄策与其副使蒋师仁率两国兵马,进军到中天竺所居茶馎和罗城,连战三日,大破之,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将近一万人。
阿罗那顺弃城逃走,收集余众,折回与蒋师仁交战;又被击破,蒋师仁生擒阿罗那顺。余众带着他的王妃及王子,在乾陀卫江布防,蒋师仁进击,余众崩溃,俘虏其王妃、王子以及男女一万二千人。
于是天竺响震,城邑聚落投降者五百八十余所,把阿罗那顺带回长安献俘。太宗任命王玄策为朝散大夫。(传奇人物王玄策,一人灭一国)
6 六月十六日,以白霫别部为居延州。
7 六月二十四日,特进、宋公萧瑀去世,太常提议谥号为“德”,尚书提议谥号为“肃”。太宗说:“谥号,是他一生行为的概括,应当实事求是,可以谥号为贞褊公。”
萧瑀的儿子萧锐继承其父的食邑爵位,娶太宗的女儿襄城公主为妻。太宗要为他们营建宅第,公主坚决推辞,说:“媳妇事奉舅姑,当朝夕侍侧,如果居住在别的宅第,缺失就多了。”太宗于是命令在萧瑀宅第扩建。
8 太宗认为高丽困穷凋敝,商议明年发三十万兵,一举消灭。有人认为大军东征,需要准备超过一年的粮食,不是牛马车辆所能运达的,应该准备船舰为水运。隋末唯独剑南地区(四川中南部及云南)没有寇盗,之前辽东之役,剑南也没有参与,百姓富庶,应该让他们造船舰。太宗听从。
秋,七月,派右领左右府长史强伟于剑南道伐木造船舰,大船长达一百尺,宽五十尺。另派使臣督运船舰,经水道,从巫峡经江州、扬州,前往莱州。
9 七月十一日,西突厥丞相屈利啜请率所部跟从讨伐龟兹。
10 当初,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人李君羡负责玄武门警卫,当时太白星屡次白天出现,太史占卜说:“女主昌。”
民间又传《秘记》说:“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感到很厌恶。
正巧与诸武臣在宫中宴会,行酒令,让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小名。李君羡说自己小名叫五娘,太宗愕然,笑道:“你这算什么女子,如此勇健!”又因为李君羡官称封邑皆有“武”字,太宗深为厌恶,之后外放他为华州刺史。
有一个平民叫员道信,自称能不吃不喝,通晓佛法,李君羡对他深为尊敬和信任,经常在一起,屏开别人密谈。御史上奏李君羡与妖人交通,密谋不轨。七月十三日,李君羡被判有罪,被诛杀,家产没收。
太宗密问太史令李淳风:“《秘记》所载,可信吗?”
李淳风回答说:“臣仰观天象,俯察历数,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为陛下亲属,从今天算起,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将皇族子孙几乎杀尽,征兆已经形成。”
太宗说:“把疑似者全部杀光,如何?”
李淳风回答说:“天之所命,人不能违。王者杀不死,白白多杀无辜。况且自今往后三十年,其人已老,或许颇有慈心,为祸较浅。今天假使能杀掉他,上天或者再降下壮健之人以肆其怨毒,恐怕陛下子孙,反而一个不留。”
太宗于是停止。
【学以致用】
关于李世民对待“女主武王”的态度,思考几点:
01,货悖而入,货悖而出(来自《大学》)
李世民没有像其他某些帝王那样,想把他以为的“意外”扼杀在摇篮里,没有做出赶尽杀绝的事情,这反而让李唐的气数不至于在他之后立马断绝。
这种事情很微妙,也不好验证,只能说天道是循环的,我们要懂得敬畏,要留一线。
02,敬而远之
想想看,如果我们是李世民,听到这些预言,谶语,我们会是怎么个态度?
跳出来看,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算命得来的信息(预言),我们怎么应对?
个人的看法是:敬,而远之
所谓敬,指的是保持戒慎恐惧,因为这也算是一种信号
既然是信号,就可能有“好的”与“不好的”两种
如果是好的信号(好命),那么,是不是很期待?还要不要努力精进?那要是在那个时间节点不显现怎么办?会不会从期望到失望,心态有点崩?
如果是不好的信号,怎么办?会认命吗?会直接躺平吗?还是像袁了凡一样,向上,向善的方向去修?
由于它还没有显现,也不知道它会以好与坏哪种方式在哪个时间段现象,或者说它根本就不会显现(比如算命不准)
因此,敬,也是要求自己保持戒慎恐惧,保持精进不断(这个动作是在增加个人主体性的主动权)
所谓远之,指的是个人主观上的拉开距离,或者重塑正向价值观
比如“女主武王代天下”这种预言。
中国人向来都有对号入座的习惯,比如前面就有人养了五百个义子,身上的皮肤病,觉得是“龙鳞”,认为自己有天命,同时也结交术士,想找几个谶语给套在自己身上。这是一种“皇帝梦”的病。每个朝代都有,也不是个很稀奇的事情。
所以,如果李世民把这种谶语当做无稽之谈,从他这个最高领导人直接给出“定性”,摒弃这种说法,也就是故意“远之”,那么,其他人还会在意吗?
可是李世民却用自己的行为加强了谶语的重要性。并且他与李淳风对话会给后来的人做心理暗示
比如武则天会不会根据这里面的内容如实照做?本来她没想做这一步的,反正命里面讲到了杀尽皇室子孙,那么她动起手来会不会少了些负罪感?
这样一来,李世民自己有没有责任呢?
所以,从个人也好,从组织领导者也好,这就牵扯到自我主体性(主宰)的问题了。
隐恶扬善,不是恶不存在,只是隐藏起来。好比这类谶语,有可能是真的,那又怎么样了,内心里面可以当做真的,所以尽量修身,让自己的能量更强一点。
而外在呢? 不要表现出来,不要当做一回事,并且让别人从你这里得到正确的积极的信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