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夜雨寄北助读

夜雨寄北助读

作者: 天下果盒1234 | 来源:发表于2023-12-28 19:54 被阅读0次

1﹒一读寄妻——语浅情深

借助注释,体会“寄北”。

明确:“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是寄给北方的妻子的家书,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资料助读:妻子王氏出身侯门,李商隐不仅出身寒门,而且一生困顿不得志,但王氏却愿意摒弃锦衣玉食,粗茶淡饭,不离不弃。

2﹒二读寄友——辞婉意深

揣摩“君”和“西窗”的意思和用法,思考这封信还有可能是寄给谁的?

明确:“君”:古人常用作敬辞,多用于男性,唐诗中很少用“君”来称妻子。“西窗”:“窗”字常常连词为“同窗”,而古人一般会将舍房西侧的房间作为书房或给客人住。“寄北”也有可能是寄给朋友令狐绹。

资料助读:令狐绹的父亲令狐楚是李商隐的恩师,他不仅精心教授写文章的要诀,还允许李商隐在令狐家自由进出,与令狐家的公子们结交优游、攻读食宿,李商隐与老二令狐绹的关系最好,令狐绹曾帮李商隐几出援手,其中李商隐登进士弟,靠的就是令狐绹的举荐之力。李商隐一生用于交际的诗作,写给令狐绹的最多。诗人滞留巴蜀,不知何时能返回长安,孤独郁闷,此时写信给令狐绹,用“西窗”拉近彼此的距离,用青少年的回忆打动对方,使对方也动情于往昔的情谊,目的就是希望令狐绹能再次出手相助,让他早日回到长安。

3﹒三读寄己——言简愁深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一封寄不出去也收不到回信的信,因为写这封信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去逝,昔日的挚友也与之反目,而这一切都源于历史事件——“牛李党争”。

资料助读:牛李党争,通常是指唐代统治后期以牛僧孺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李商隐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王茂元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而李党也认为他有牛党的背景。就这样,李商隐无可奈何地卷入牛李两党争斗中,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一生难展怀抱,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生。《夜雨寄北》中的“寄北“,不论是寄给北方的妻子或是朋友,都是实指。但据当时的情况来看,”寄北“也可以是虚指,即一种情绪的寄托,对过往美好的深切怀念,而这种美好当中,既有关妻子,也有关朋友,而曾经的美好一去不复返,只能在未来的畅想中才能实现。因此,《夜雨寄北》还可以理解成是诗人写给自己的。

相关文章

  • 读《夜雨寄北》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无法回答 雨涮涮涮,池塘也容不下 何时你我能在西窗下 共夜话 这挠心挠肝的雨啊

  • 读《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李商隐用一问一答开始,接着...

  • 读《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者是晚唐时期诗人,和杜牧一起...

  •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

  • 《读李商隐夜雨寄北》

    商隐熟知诗中之隔 今夜却被隔在巴山 窗在隔 雨在隔 夜在隔 山在隔 他在想雨的那一端 山的那一端 夜的那一端 ...

  • 浅读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在巴蜀时写给在长安的妻...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李商隐) 你的来信,我收到了。我启封而读时,夜雨...

  •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选自...

  •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唐朝 李商隐] 君...

  • 李商隐:夜雨寄北是写给谁的?

    李商隐:夜雨寄北是写给谁的? 夜雨寄北 [唐代]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雨寄北助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kj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