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宝十三载正月的大唐,还停留在新年和平喜庆的气象里,尽管四方边疆和突厥、吐蕃、南诏等民族的战事片刻不断,但显然并不影响整个国家恢弘气势到达顶峰。根据这一年年底户部的统计,当年全国共有 907 万户,计 5288 万多人口,已经完全从隋末唐初的战乱里恢复了元气,有唐户口之盛,莫过于此。
但在平静的冰面之下,巨大的裂隙已经渐渐蔓延,一触即溃,无法弥补。
杨国忠屡次在玄宗面前说安禄山必反,他倒不是真的有多么忠君体国,只是安禄山宠任日盛,对他权位的挑战令他如坐针毡。尤其是安禄山对前任李林甫宰相俯首帖耳,在他面前却趾高气扬盛气凌人,愈发让他不除之无以后快。
他急切地表示:陛下您若是不信安禄山有反叛之心,可以试着召他入朝,他必然内心疑惧不敢前来。
尽管玄宗内心不太相信,但一试无妨。
令人意外的是,安禄山接到旨意,毫不犹豫地来了。他见到玄宗,哭着反告了一状:臣本是胡人,没想到陛下您如此宠信,真是无以为报。只不过杨宰相对我满腹忌恨,臣恐怕终究难逃一死。
玄宗放心地开怀大笑。
【2】
五个月后,玄宗看着治下的帝国,自满地对高力士说:朕如今垂垂老矣,朝中大事有杨国忠,边境军事有诸大将,夫复何忧呢!
高力士忧心忡忡地回答:小臣听说朝廷近来出征南诏屡受挫败,边将又多拥兵自重,陛下将如何应对。臣担心一旦有变,不可收拾,又怎么能说没有可以担忧的了呢?
玄宗一愣,看着这个伺候了自己半生的奴才,没想到他会直截了当说出如此的话来。
他沉吟了片刻,不快地道:你不用多说了,让朕慢慢思量一下。
【3】
此时把目光从长安城向东挪千里,东方安禄山辖区里的平原郡正忙得不可开交,太守颜真卿发布告示:最近阴雨连绵,为避免受灾,需要雇佣壮丁加固城墙、疏通河道。一时工事大作,热火朝天。
【4】
杨国忠没有料到安禄山会在玄宗面前反将一军,假如安禄山不反,岂不坐实了自己是个搬弄是非的小人。在安禄山离开京城回到范阳之后,他便派遣心腹四处搜求安禄山的反叛证据,并抓捕了其在京城的门客。
远在范阳的安禄山听闻密保,愈发忧惧。
他并不是没有谋反之心,近十年里,他谋取官爵赏赐亲信、不断增兵买马、精心布局,之所以还没有立刻行动,只是因为玄宗对他实在太好了,还有利可图,不值得立刻撕破脸皮。他知道,即使能瞒过玄宗,一旦玄宗驾鹤西游,继位的太子也不会坐视自己拥兵自重而不理。届时形势所迫,他不想反叛也无路可走。
而在这件事上,此时杨国忠倒显得比他更急、更迫不及待了。他急需安禄山马上反叛,来证明自己在玄宗面前所言非虚。
【5】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一支十五万人的军队得到了安禄山的命令,称接到天子“密旨”需要立刻进京讨伐逆臣杨国忠,浩浩荡荡地从范阳出发西进。一路上所过州县,望风瓦解,纷纷投降。
玄宗听闻,长叹一声:河北二十四郡,竟没有一名忠义之士吗!
此时忽报平原郡有书千里送来,打开一看,赫然便是平原郡虽然一向归安禄山所辖,但此刻拒绝为贼效力,决定为国坚守的效忠信。
玄宗悲喜交加:朕不识颜真卿是何人,竟能举如此大义。
【6】
颜真卿首举义旗,一时稳定了若干郡县摇摆不定的态度。很快他的堂兄颜杲卿也在北方遥相呼应,加上朔方边将郭子仪、李光弼等真正的军人领兵前来支援,总算暂时延缓了叛军的前进计划。
但哥舒翰兵败、潼关的失守,让长安无险可依,玄宗不得已,在杨国忠的建议下,打算离宫入蜀,那里是杨国忠经营已久的大后方。随着玄宗悄悄出宫的,有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率领的禁军,有杨贵妃姐妹,有皇子皇孙,有一班亲近侍从等。
仓皇逃走时路过府库,杨国忠打算一把火烧光财宝和库藏,以免让叛军得到。玄宗黯然神伤道:叛贼若不得财富,必然加重收刮百姓,不如留给他们,祈求他们不要再重伤我黎民赤子。
【7】
落难天子不如犬,离了宫,不说安全,连温饱都难以保证。跟随的将士难免怨声载道。
而在其中,太子李亨神色更为凝重。这一年他已经四十五岁。
做太子最怕两件事:一是兄弟夺位,二是父皇寿命太长。前者几乎不可避免,而再碰上后者,就是不幸中的更不幸。
李亨真的无法预料自己和父皇究竟谁能活得更长,他需要一个机会,而现在机会来了。
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跟随玄宗入蜀,那他就得继续乖乖在父皇身边做个听话的太子。另一条路,他需要离开父亲的掌控,自己去建立一支属于他的政权。
他有自己的亲信,太子府的属官一向是和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自然会站在他身边。不过仅有官员没有用,任何政变都离不开士兵的卖命,更何况,如果政变成功,他后续仍然需要士兵的拥护和保护。
而此刻,显然是挑动士兵情绪的最好时刻。
【8】
玄宗一行走到马嵬驿的时候,士兵的情绪暴躁到了极点。
“杨国忠与胡人谋反!”在杨国忠与队伍中吐蕃使者交谈时,一句口号被喊了出来,士兵纷拥而上,将其肢解。
这句莫名其妙的口号恰恰暴露了事件的预谋性,因为如果只是对杨国忠的积愤,根本不需要这样一个谋反的理由,这个理由也不像是士兵的层面自发提供的,更像是有人教唆。
暴乱还在扩大,杨贵妃的两个姐妹也一并在骚乱中被杀死,直到逼迫着玄宗把杨贵妃也杀死,士兵的情绪才算平定下来。
【9】
马嵬驿兵变之后,太子李亨得到了两千名禁军的拥护,并分走了仪仗队里最好的飞龙厩马,正式和玄宗分道扬镳。走到灵武的时候,迫不及待即位,并派人入蜀宣告玄宗。
玄宗表面上自然支持,但仍然以太上皇的身份派儿子永王李璘领兵攻占长江流域,试图掌握南方的疆域,以便将来有实力再次和李亨叫板。
永王李璘意气风发,顺流而下,他的幕府里,一个落魄失意的读书人仿佛突然见到了命运之光,以为权贵之堂再次向他打开了大门。这个欣喜若狂的读书人,叫做李白。
而当初曾和他情同手足,携手日同行,一起漫游作伴的高适,则选择了效忠新天子李亨。一对好友,因为政治站位走向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