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蔡协艺 | 人到中年 沧海轻舟

蔡协艺 | 人到中年 沧海轻舟

作者: 晔问仁医 | 来源:发表于2017-12-11 14:35 被阅读0次

四 七 七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 ON

蔡协艺

人到中年 沧海轻舟

人 物 介 绍

蔡协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攻牙槽外科,感染性疾病和颞下颌关节外科。擅长阻生牙的拔除和各种牙槽外科手术、面部各种囊肿的手术治疗,颌面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颞下颌关节疾病的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承担和参与国家、市、局级课题17项,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2篇,参编专著7部,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医学奖,河北省进步奖等,申报版权及专利3项。

采访笔记

她有一张李健的《沧海轻舟》,疲劳的时候,听着李健,一切都美好起来。“这张专辑封面很有意思,采用了他24岁时朋友给他画的一副肖像画,抓住了他清傲、生硬、不知所措、略加思索的神态,用一种极简的当代感来表现音乐本质。”她说,这是四十岁的李健对人生命运的一种探讨,似乎人到这个年纪,对命运都有些疑惑与感悟,“歌词中,信仰欲望,花落草长,似乎在表述信仰和欲望跟人性一样难解难分,相互转化。一个好的信仰,是支撑道德生活的基石。”

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主任医师蔡协艺,擅长各类阻生牙和困难牙的拔除,面部各类囊肿和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颌面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治疗。

“真是有许多流传甚广的民谚,耽误了卿卿生命,比如这句话,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实际上要改一下,牙痛就是病,痛起来真要命,是的,真会要命。”她说,口腔外科只有感染这个亚专科有死亡病例,外人不可思议,看个牙人就没了,那就是感染。“细菌会一直向上跑到颅内,也会一直往下跑到纵膈、心包,我们牵头成立了MDT,与胸外科,急诊科,内分泌科,麻醉科合作,专门处理这些复杂的颌面部感染性疾病。”

处理感染病人,这也是她越来越喜欢这件白袍的原因,从内心深处来说,这更有成就感,拿自己的话说,参与并主导了病人的拯救,生生从死亡线拉了回来。

但不可否认,她的工作里,拔牙还是占相当大的部分,她擅于处理各类阻生牙和困难牙的拔除,有病人甚至从北方赶来找到她,“手法很重要,牙挺搁在哪个位置,手势该怎样,力度该多大,除了章法,更主要是感觉,我知道怎样做病人创伤最小,最安全,最放心。”

通常,十五分钟,这是一颗阻生牙拔除的时间。她也有过两个小时才拿下一枚牙的纪录,“隐藏得极好,前面都是骨头,暴露的视线很隐蔽,无法下手,好在经验丰富,终于成功。”

她的号是秒抢,其实,九院口腔专家号都一样,今天上午的普通门诊,她看了30例,处理了一个手术,下午的专家门诊,她看了38例,直到五点,还有病人等在门口,请她看一眼CT。她也遇到过委屈,病人苦守了四五个小时,终于轮到,一腔郁火全部指向她,喋喋不休,“习惯了,做小医生时被骂哭过,现在不会,病人也需要宣泄的出口。”

她自己宣泄委屈的方式是读书。她读大部头的张玉书翻译的茨威格,茨威格的作品激起了她的热情,这种对文学的热情,年轻时代曾有过,“茨威格有一种极致化的细腻,他总是将人物的大恸大喜用一种扩充、放大式的笔法来进行描述,细致笔调将心理活动指向剖析得极富色彩化、形象化,又暗合了逻辑性。”

我告诉她,茨威格和弗洛依德交情深厚,关于这种恋爱及社会时境下的人物心理一起作过相关研究,具备了这种剖析能力,他就能依照一般心理特征推理出一个合境合理的故事模式,也就使他讲起故事来更得心应手。

“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天生的一些能力,就像我拔牙的那一刻,乐此不疲,愉悦感与日俱增。拿茨威格在《当人类群星闪耀时》里的话说,只有一件事会使人疲劳,摇摆不定和优柔寡断。而每做一件事,都会使人身心解放,即使把事情办坏了,也比什么都不做强。”她笑道。

1

拔牙是一门艺术

蔡协艺从小就被称作“学霸”,这个称号,一直延续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七年制硕士生毕业。“学医是兴趣使然,口腔医学专业是被调剂的,而读研方向就选择了口腔颌面外科,因为动手机会多。”蔡协艺曾固执地认为,能够动手,才更有一个做医生的样子。

蔡协艺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是第九人民医院哈綨教授。“拔牙的手艺,我是跟着哈教授学的。”蔡协艺的印象中,哈教授非常温和而有耐心,病人再啰嗦,教授都会不厌其烦地听他把话说完。“跟着哈教授,训练机会很多,从她身上,不仅学到了如何行医,更是学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医生。”

1997年硕士生毕业之后,蔡协艺留在九院口腔颌面外科,她大部分时间都在门诊,做着拔牙这类的常规手术。这一晃,蔡协艺的拔牙经历已有二十年,而她拔牙的特点,在她的病人中传为佳话。“创伤小——病人们都说拔了跟没拔一样,我的动作特别轻柔。”这颠覆了人们以往对拔牙的印象——简单、粗暴,令人恐惧。“现在拔牙一般用涡轮机,以前传统拔牙方法是锤子榔头,搞得像装修房子一样(笑)。”

拔了二十年牙,蔡协艺自然对这一门手艺有她的感悟。她认为,拔牙是极具技巧性的活儿,这一方面要靠长期的训练,另一方面就要靠自己的悟性。“有的医生一辈子在拔牙,却不想着如何减少创伤,拔牙是要用心思、用方法的。95%的情况下,我拔牙可以做到得心应手,十分钟左右一颗牙,创伤小又没有痛苦。”

手艺越高,顽敌越多。她遇到过难拔的牙真不少,拔一两个小时的牙也会有。“有的牙埋得很深很深,或者是要拔的牙和别的牙的牙根贴得很近,都贴着神经的,要去掉上面的很多骨头,这种牙拔的时间就会比较长。”尽管拔牙的过程很累,但之后的成就感还是让她享受其中。

如此拔牙技巧当然一号难求,她的预约号十分难抢。“网上都要提前两周预约,而且都是秒抢。”东北、新疆、全国各地来的病人都有。

2

牙痛确实要人命

除了拔牙,蔡协艺还有大量颞下颌关节和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人。

“从手术量来看,肯定是拔牙的病人多。从重要性来说,感染病人更重要——感染情况很严重的话是会出人命的。”蔡协艺称,口腔外科每年会有二三百个严重感染的病人,过去的的死亡率是百分之二点几。“听着可能会很奇怪,口腔科怎么会死人,但的确是在口腔科中引起死亡最多的。我们既要用抗生素,又要做手术。做手术主要是把脓引流出来——如果不引出来就会扩散,我们每年都有四五十例病人感染扩散到纵隔里,引起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也会扩散到心脏引起心包炎,往上还会扩散到颅脑里,都是致命的。”

虽然拔牙的病人最多,但蔡协艺认为研究感染非常有意义,“有成就感。很多病人就在临死边缘,而我们把他们救过来了,职业自豪感就是从他们身上得到的。”

为了更好地为病人诊断治疗,今年10月,蔡协艺作为牵头人建立了九院的多间隙感染MDT团队,联合了胸外科、急诊科、内分泌科、还有麻醉科一起进行联合诊治。“线下的交流基本每月一次,线上交流每周都会有,我们就通过微信群针对病人的情况进行沟通,这对感染病人来说是一个福音。”

“智齿冠周炎引起了纵隔炎,这在年轻人群体里并非罕见,炎症扩散到纵隔之后就会引起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症状,这时候如果我们不作及时的诊断,病人就会处于很危险的情况。”2006年,蔡协艺发表过一篇关于纵隔炎的论文,文章发表时纵隔炎的死亡率是33%左右,现在的死亡率已经大幅降到了4%左右。“很多病人会先去口腔科说牙痛脸肿,我们就会考虑间隙感染的问题,治疗之后发现病人并没有好转,可能炎症已经往下跑了,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他会胸痛、呼吸困难、咳嗽严重,这些都是纵隔炎的表现,我们就叫上胸外科一起会诊然后紧急处理。”经过各科室的联合会诊后,有很多紧急手术都会赶在晚上进行,而每个星期里,蔡协艺所在的感染团队都会遇到好几个这样的手术。

蔡协艺认为,民间有误传,人们常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其实牙痛可能的确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病症,并且不仅仅是只有痛起来才会要人命。“牙痛其实拖不起。医生会给病人一些建议或忠告,但他们只当作耳旁风。比如跟病人说要拔智齿,但病人觉得没什么症状就不拔了,但智齿很容易引起间隙感染,另外,蛀牙也很容易引起间隙感染。”

她还提到,现在很多家庭都备着抗生素,觉得牙痛在家里吃点药就行,但这一拖往往就会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如果感到有什么不适,还是第一时间到正规的医院检查一下。”

在门诊时,蔡协艺往往会提醒病人尽早拔掉智齿,尤其是备孕妇女这一特殊群体,因为孕期特别容易感染而且难以处理。“2007年的时候,有孕期病人临近生产时感染很严重,确诊是口底多间隙感染,而我们这边没有妇产科,只好帮她切开引流出脓液,然后送到红房子医院,那时我天天跑到红房子医院给病人换药,幸运的是后来母子平安,病人还给我们写了表扬信。”

“还有一些感染的病人。牙痛得痛不欲生,在外院看了半个月了,什么药都试过了都没用,辗转找到我,我一检查发现已经化脓,单纯使用抗生素已经没效果,赶紧给他安排手术把脓排出来,手术第二天他就说轻松了许多,像变了个人似的。”

在蔡协艺看来,做医生的时间越长,就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病人不会有太多表达,但治好了病人,我自己的心里就是很开心的。”

3

失败这件事

行医二十多年,蔡协艺早已阅人无数。

“门诊有时候会遇到瞬间发飙的病人,如果是情有可原,我就从医生的角度尽量地理解他。”对待病人,蔡协艺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性格温和不喜争吵的她,习惯先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如果她有过失,她便毫不犹豫向病人道歉,如果她没有错,她会向病人耐心解释,而不是一味地顺从病人的无理要求。“我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当不错,我不太会把情绪带回家,一般也不太和家人说工作上的事。”

“做医生免不了一些失误和失败”,蔡协艺坦言,这也是所有医生都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就像九院口腔外科的感染病人,每年都会有死亡率,病人的死亡对医生来说是重挫,医生也会感到无比沮丧,“虽然我们会安慰自己,遇到意外情况都是很常见的,哪怕是拔个牙都可能会出现大出血。”

在蔡协艺看来,失败这件事,比起让她纠结更像是一个让她吸取教训的过程,就像她说的那样,她还是习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手术做的不顺利,我会长考。不太会纠结失败的结果,但是我会一直去反思失败的原因。”

她最喜欢的歌手是李健,烦恼或者失落的时候,她用李健的歌声来疗愈自己,“曾经有段时间,李健身上那种淡泊、不追名逐利的气质吸引着我、治愈着我。如今人到中年,做什么事情都似乎游刃有余,难得焦躁与计较了,现在,应该是最幸福的时光。”

口述实录

唐晔

您还记得当初拿着榔头拔牙的情形吗?

蔡协艺

是的。虽然2010年之后就很少拿榔头了,但那种感觉还很清晰——病人过来已经很紧张了,再拿榔头敲,他们就会更害怕,甚至还有好多病人会数着榔头敲的次数(笑)。以前的方法对病人的损伤也比较大,现在主要都是用的微创。

唐晔

如何形容拔牙的技巧呢?

蔡协艺

这很难形容,拔牙就是靠一股巧劲,双手的力量要靠自己感觉。比如我们会用梃子来撬牙齿,而这个梃子插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样的角度来撬都是很重要的。哪怕是一件很微小的事情,经过千百次的锤打,也要把它给琢磨透。

唐晔

从医那么多年,您的性格有没有变化呢?

蔡协艺

变化挺大的。我从小性格就内向,亲戚甚至会开玩笑说是不是有自闭症。工作之后性格就变化很多,因为必须要耐心听病人讲,然后再和他们沟通,比如拔牙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会事先告诉病人。沟通需要技巧,我的特点就是比较细致,抓住重点,引导病人进行交流。

唐晔

从医二十年,您是否有过遗憾?

蔡协艺

做医生都有遗憾。比如,我没有太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喜欢写作、摄影还有旅游,早几年我在lofter上写过二十多篇游记,今年几乎就没有写了——除了上班,还要查文献写文章,指导学生论文,这些花的时间都很多。也没时间陪家人,特别是刚做医生的前十年,每天晚上都在忙学术研究,要到12点多才睡觉,周末又要加班,孩子出生之后都是父母带着。

其实,医生的成长就像是被压力和使命感推着走的。年轻的时候大多是被动,现在就会主动往前走,还要带着别人走——肩上有责任了。

唐晔

有没有看不惯的事情呢?

蔡协艺

我反感病人对医生不尊重。遇到无理的病人,医生的确实很委屈。年轻的时候我还被病人骂哭过,但现在不会有这种情况了。

唐晔

什么时候比较开心呢?

蔡协艺

做手术的时候比较开心,尤其是很难拔的牙或者很难解决的情况处理掉之后。

唐晔

平时会不会感到焦虑呢?

蔡协艺

以前会有焦虑,现在不会了。我一直都很努力地做每一件事,脚踏实地往前走,压力什么的,自然就抛之脑后了。

唐晔

您有过国外学习的经历吗,有没有体会呢?

蔡协艺

我曾去奥地利维也纳总医院学习颞下颌关节内镜技术。那里的病人比我们少很多,但每个病人的病史都整理得很好,和病人的沟通很到位,那边的病人对医生也很尊重。除了学习,我空闲会去博物馆和美术馆逛逛,用医生的角度去解读西方写实派作品——当我看到大卫雕塑的时候会感叹,米开朗基罗是如何把静脉和人体肌肉刻画得如此细致的(笑)。

唐晔

您觉得做医生的价值是什么呢?

蔡协艺

帮助病人从痛苦中解脱,让病人更有尊严地生活。

唐晔

如果重新做一次选择,您还会选择做医生吗?

蔡协艺

会的。可能年轻的时候不会这么想,但四十岁之后这个想法越发强烈,我觉得,现在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

采访/唐晔  编辑/吴佳蕊

晔问仁医已入驻知乎专栏、今日头条、腾讯媒体开放平台,欢迎前往订阅。

如有相关问题需要提问此医生,

或有感而发,

请在文章最下方评论区留言;

您身边若有工作在三甲医院的仁心医生,欢迎提供线索或者直接引荐。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晔问仁医|真实,真切,真相

相关文章

  • 蔡协艺 | 人到中年 沧海轻舟

    四 七 七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 ON 「 蔡协艺 ...

  • 沧海轻舟

    在日光熹微之际 我乘一轻舟 顺着海浪前进 众神的目光凝聚死亡的气息 我只凝望着 普罗米修斯的技艺 还有老子的道德经...

  • 沧海轻舟

    都说这一季的中国好声音并不好看,没什么出彩的,一开始我也这么认为的,不过随着节目的进展,我改变了我的看法,这一季的...

  • 沧海轻舟

    六月中旬 高考之后 临近期末 一个阶段的学习快告一段落 我们认识将近十年 你是父亲挚友之子 前五年于我而言 你是青...

  • 沧海轻舟

    蓝天依然白云散漫 放眼世间蒸腾一片 信仰欲望花落草长 若说云烟也非过眼 眼前彼岸何止无边 纠缠解脱与之何干 总有先...

  • 沧海轻舟

    ——卓夫文暄 踏一片谷雨时节,蓝天依然白云散漫 追随纸鸢的线,去搜集和发现 寻声而来,在面朝大海的石排步道的转角 ...

  • 沧海轻舟

    我曾经灿烂飞过 点亮天真片刻 也曾孤独坠落 彷徨失措 经过的 用力紧握 不想变粉末 我曾经走了很远 试图走进森林 ...

  • 沧海轻舟

    朋友推荐给我一首李健的歌曲《沧海轻舟》,我听了两个版本,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李健战队合唱的那一款。 藏语的旁白,竹笛...

  • 沧海轻舟伊人 | 人像写意

    蓝天依然白云散漫 放眼世间蒸腾一片 信仰欲望花落草长 若说云烟也非过眼 眼前彼岸何止无边 纠缠解脱与之何干 总有先...

  • 沧海轻舟•醉红尘•青蛇

    刚听李健和他的学员唱《沧海轻舟》,忽觉这轻舟荡过的是那万丈红尘——不觉想起《青蛇》中青白二蛇初化人形,两人趴在屋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蔡协艺 | 人到中年 沧海轻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qxixtx.html